蝸牛鎮,因鎮子西邊的一座形如蝸牛的大山而得名,方圓數裏地。
小鎮上,除了平時趕集的時候,人比較多之外,基本上出現在鎮上的都是周圍附近的居民,不過在這裏,麻雀雖小五髒俱全,什麼酒樓,客棧卻少不了。
劉南,鎮子附近劉家村的孤兒,十歲的時候就已經失去了雙親,其後的生活便無所依,隻得到鎮上討生活,幸好此子天性聰慧,凡事甚得人喜愛,使得他在鎮上的好幾年的生活風雨不驚,
昔日弱小的孤兒,時光一晃便已十五歲,一米七的個子,大小夥子一個了。
七月初九,正是鎮上的趕集期,一大早,劉南就從他蝸居的的破廟來到集市上,除了這三,六,九每隔三天一會的趕集期,平時倒不會這麼早,因為不是趕集期這裏人不多,也沒有什麼事情可以做,隻有在這趕集期便早早起來,可以從一些別處過來的商販手中討一些事情來做,起碼可以維持自己的生活,對於他自己來說,不會平白無故的聽任別人施舍,那是他做人的準則。
在商販手中往往可以接到一些搬運,拉客等的一些雜活,做好了那些商販多少會打賞好幾個銅板,不過也有做了事情不願意打賞的,相對這些個別的一毛不拔的鐵公雞,劉南數年來也遇到數次,那也隻能說當倒黴了。
“小南,這麼早就趕來了。”
這時一個四十來歲的漢子跟劉南打起了招呼。
“牛叔,你不也挺早的,今天有什麼需要我幫忙的嗎?”劉南一看那漢子便走了上去。
“今天的貨不多,我和你牛嬸應該忙的過來。”牛叔有點不好意思的說。
平時劉南看他們夫婦忙不過來的時候,有空總會過來幫一下忙,可劉南從不拿他們一個銅板,這並不是劉南不想要,而是劉南看在牛叔家幾個孩子的份上,牛叔家裏有五個孩子,又有七十的老母要贍養,生活也過得很拮據,劉南平時幫一下他的忙,也是出於一份同情心,希望他們能過得好一點吧。
“牛叔,那你先忙著,我先去看看哪裏需要幫忙的。”劉南看了一眼牛叔和正在收拾貨物的牛嬸。
“嗯,好的。”
牛叔放下手中的貨物拍了拍劉南的肩膀說道,劉嬸也微微對劉南點了點頭,其實劉南在他們心裏是非常懂事的一個孩子,隻不過這孩子太命苦了點。
劉南離開牛叔的攤位後便一路遊蕩在這些攤檔之中,不少熟悉劉南的都會打個招呼,來過這裏的商販大部分都知道劉南,有事情都會叫他做,所以劉南在這裏的人氣還是有點的。
“小南,來這裏。”
遠遠傳來叫聲,劉南聽到便循聲望去,在集市東頭有一個人遠遠對他揮著手,是一個二十多的小夥子正站在馬車旁對劉南揮著手。
“來了。”劉南回應一聲快步走了過去。
“鄭二哥,是你呀,今天怎麼沒有看見二嫂。”劉南走近看清楚了對方說道。
“你嫂子今天探親去了,她的一個姑媽娶兒媳婦,今天隻有我一個人,你要幫幫二哥的忙。”鄭二哥一邊忙著從馬車上卸下貨物,一邊客氣地對劉南說。
劉南聽著趕緊上前接過鄭二哥手中的貨物,忙了起來,這鄭二哥是做陶器生意的,都是一些鍋,碗,碟之類的。
“新鮮山梨便宜賣了。”
“山裏的野雞......。”
“野豬肉了......。”
中午時分,趕集的人開始越來越多起來了,那些個攤檔不斷傳來一陣陣的吆喝聲。
劉南這裏也在不停的在吆喝著,
“瓷碗碟一文錢一個,兩文錢買一個送一個......。”
隨著劉南的吆喝聲靠近過來看碗碟的人越來越多。
“這碗是不是買一個送一個。”這時其中的一個老太太問劉南。
旁邊的人聽到老太太的問話,齊齊看向劉南,個別神情有些愕然,剛才不會是自己聽錯了吧,手裏的動作不由得加快先拿多幾個在手裏,如果真的是那麼便宜的話,免得到時沒有了。
劉南注意到這些人的表情不由得有點微怒“不用看著我,老太太耳聾,可能聽錯了,你們大家都沒有聽錯,這些碗碟都是一文錢一個,兩文錢買一個送一個,大家都明白了吧,要買的趕緊了。”
周圍的人聽到劉南的話,買的都趕緊挑選去了.......。
那個老太太好像還沒有聽清楚一樣,搞的劉南在那個老太太耳邊複述了數遍才把她打發。
這一陣子,劉南忙得不亦樂乎,那鄭二哥剛好肚子不舒服方便去了,留下劉南一個人賣貨,誰知這個時候人這麼多。
劉南邊忙著心裏也不停咒罵“我的運氣怎麼這麼好,這鄭二哥也真是的,早不拉晚不拉,偏偏在最忙的時候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