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翰林院編修王庭儒家有一女,德淑兼備,正是上好的中宮人選。”眾大臣見朱駿並不接話,以為朱駿默認了,已有人叩拜道。
王廷儒的女兒?朱駿倒吸了一個涼氣,原本打算找個老婆熱熱炕頭的心思一掃而空,從阿瓦遷徙到緬南的路上這個十三歲的小丫頭他是看過兩眼的,年齡太小不說,長的也是普普通通,至於什麼德淑兼備對於朱駿的用處不大,堂堂大明皇帝的老婆豈能如此寒顫?德淑兼備有個屁用。
朱駿並不是個什麼高雅的人,更不相信什麼心靈美才是真的美的鬼話,他原來以為皇帝的老婆不說傾國傾城,至少也得是個美女才算是拿得出手,可大臣們卻不這樣看,在古代,選立皇後首先看的品德,其次是家庭背景,這其中的規定很多,特別到了明朝,除了異族不允許封後之外,各種各樣的規矩數不勝數,最末才是相貌。
讓朱駿去娶一個十三歲且又相貌平庸的小丫頭片子,朱駿恐怕寧願找塊豆腐撞死拉倒,什麼事都可以讓步,朱駿卻絕對不敢在這種事上含糊,在大臣們引頸相盼的目光之下朱駿搖搖頭:“王氏有德,奈何年歲尚小,此事容後再議吧。”
朱駿打算先拖延時間,卻低估了明朝大臣們源源不絕的戰鬥力,他的話音剛落,便有禦史站出來道:“皇上既不願立王氏為後,微臣倒有個絕佳的人選。”
“刑部侍郎李廣孝有一女,德才堪優,如今正待字閨中,皇上不若立李氏為後。”
“朕已說過,此事容後再議,你沒有聽見嗎?”朱駿對這些雞婆的大臣逼的有些煩了,老子結婚關你屁事。
“皇上這話是什麼意思?”禦史不依不饒的責難道:“如今中宮無後、國無儲君,陛下想要拖延到幾時?”
朱駿被他責問的來了火,怒喝道:“你是這樣和朕說話的?這是朕的家事,豈容你一個小小禦史來管?還不退下。”
“食君祿者,忠君之事,臣不敢退。”禦史倒也硬氣,慨然道:“天子,國之重器也,天子家事即為國事,微臣為大明江山計,不敢不管。”
“臣附議!”有人站出來頂梁。
“臣附議。”沐天波肅穆而出,這一次他是爭國本的主力軍。
“臣等附議,請皇上立中宮,正國本。”更多的大臣站了出來,就連一向與世無爭的楊嗣德也凜然出班,整個朝堂上隻剩下剛從阿瓦城歸來的周慕白左右為難的立在班中猶豫了片刻之後也訕訕的出班朗聲道:“臣附議,立中宮早生皇子乃是國之根本,請皇上三思。”
朱駿臉色及其難看的冷笑一聲:“宣旨,摘去這禦史的烏紗,開革他的官職,永不錄用。”
說話間朱駿已長身而起,揮袖道:“退朝。”
“退朝!”侍立的太監拉著長音回蕩在朝堂上。
待朱駿走後,朝堂上隻剩下一地的官員跪在殿下麵麵相覷。
朱駿回到寢殿時已消了氣,說到底,這事主要還是時代的認知問題,朱駿沒有錯,在他的時代裏,結婚講究的是情投意合,他隻是想找個自己看著順眼的人而已,要求並不算高。禦史也沒有錯,他的職責就在於糾正皇帝的錯誤,國家沒有儲君作為禦史著急上火也是應該的。可錯的是誰呢?朱駿也不清楚,隻是他現在已經沒有了台階可下,絕對不能向大臣們服軟的,現在的事情已不再是結婚生子這麼簡單了,已經演化成為一場皇權與臣子之間的鬥爭,朱駿後退一步,臣子們就會步步緊逼,今日可以讓你立王氏或者李氏為皇後,明日便可讓你立老大或老二為太子,所以朱駿得硬扛著。
整整三天,朱駿沒有去上朝,隻是把自己關在宮裏,百官們倒也不以為意,似乎什麼都沒有發生過一般,這讓朱駿感到了一絲危險,根據他對這些大臣的了解,此事絕非這麼簡單,越是風平浪靜,波濤來的就越是洶湧。
“小桂子,你過來陪朕說說話。”朱駿氣悶之餘,原想看些閑書解悶,可心緒不平,實在沒有心思,隻好百無聊賴的放下書本朝著侍立一旁的小桂子招招手。
“皇上可還是為朝堂上那些大人們生氣嗎?皇上,不值當的,您是九五之尊,沒必要為那些書呆子生氣,若是氣壞了身子,豈不是得不償失?”小桂子給朱駿端來一杯香茗,笑嘻嘻的奉承。
朱駿拉下了臉,厲聲道:“這是國事,豈是你一個小小的內監能插嘴的?朕不是說過,太監不得幹政,違者重罰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