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鎮不大,數萬人依山傍水而居。在梅鎮,老枰可算是一個人物。
老枰還是小枰時,便投師學習堪戥之術。解放後,大枰仍舊以幫人製秤為生。每當有人來製秤,他都會口噴星子侃侃而談:昔時秦皇手書天下公平,衍十六兩為斤,又依北鬥七星、南鬥六星和福祿壽三星……新社會定秤十兩為斤,意思更是說做人要實在……聽得來人好不耐煩。
多年的堪戥,老枰還練就了絕活:一抓準。據說他孫子出生時,正巧衛生院的稱重器壞了,無法在出生證上填寫嬰孩體重。老枰二話沒說,一把抓起繈褓,掂了掂,說,5.3斤。醫護人員不信,從外麵借來杆秤,稱了稱,竟絲毫不差。
梅鎮似乎在一夜之間興旺了起來。可惜新開店鋪的秤,多由外地購進或幹脆使用時髦的電子秤。
老枰去買東西時,店家對他都是恭敬有加,有意無意把秤尾翹得老高。老枰接過後總會習慣地掂掂,然後或是搖頭,又或是點頭。奇怪的是,凡是老枰搖過頭的商店,就鮮見有回頭客。
這天,老枰到街上李屠戶那裏割了塊肉,屠戶說一斤,老枰掂了掂,搖搖頭說:八兩。李屠戶一笑:足斤足兩!不信,你可到你兒子菜檔複秤。老枰來了氣,說:複就複,你可莫欺我老。
老枰把肉放在兒子店裏的電子秤上,那指針劃拉一下指向1.1。老枰兩眼瞪著正在低頭做買賣的兒子,身子直直地倒在了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