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朕可不想整日為諸多公務浪費太多的時間,還有呢。”
“必須要年輕些,相貌要好些。”
這一次皇帝倒是有些不明白了:“這兩點從何解釋,大國師言來,朕想聽聽看。”
“聖上你想,長生不老之藥成功,臣與另一位便要陪伴聖上萬年,要是對方長相醜陋老朽,聖上****所見必然也不能夠歡喜,既然要君臣相對千朝萬年,自然要選一個相貌好,見到能夠心情愉悅的,臣這般說,聖上可滿意。”
這一個一個條件下來,那人的名字幾乎已經快脫口而出了。
偏偏皇帝本人還在那裏叨念著:“要武功好的,文采也不能差,對朕格外衷心,處理大事手段高明,年輕些,相貌俊美的。”他咧開嘴笑得十分歡暢,顯然答案已經在心裏寫了出來,“朝野之中還真有這樣一位驚采絕豔的人物,武功好,詩詞歌賦樣樣精通,此人,此人乃是——”
大國師在最關鍵時刻,竟然又卡住了皇帝的說話興頭:“聖上,君王一言同是駟馬難追,請再三思量後再說出最後的試藥者。”
若非我此時口中塞了麻團,真想對著他大罵出來,怎麼提你的名字,你就活像是自己理該這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忠臣角色,換作另個人,你一而再再而三地吊起皇帝的胃口,要是你真不願意皇帝提起那人的名諱,你又何必將皇帝的思緒直往那人身上引去。
“不用再想,大國師,朕心中的確有了合適的人選。”皇帝的笑容倒不像是偽裝,像是猜出謎題拿到獎品的孩子,笑吟吟地說道,“那人便是六扇門總捕司的總捕頭,顧連山,顧卿家的人品相貌在本朝也是屈指可數,朕每次見到他便是龍心大悅,哪怕他有時候出言頂撞,朕也不想過多為難他,隻要明白他的一片赤忱衷心便好。”
可見皇帝還有點眼光,知曉顧連山大人是個大大的忠臣,知道他是一心一意為著宋朝的江山社稷,那一頭華發,每一絲都是為國為民才白的。
兩個人的對話聲還縈繞在耳邊,我卻覺得有哪裏不太對勁,這一幕景象絕非應該出現在此時,在顧連山大人被皇帝因刺殺的罪名下了天牢,又從天牢潛逃而出之後,犯了這樣的大罪,皇帝怎麼還能在提及他姓名時,一身的輕鬆愜意。
時間的先後,出了問題。
眼前的景象應該是更早,早到顧連山大人還沒有被定罪。
或者說?
這正是大人蒙冤入獄的真相。
我看到的是時光倒轉後的真相。
誰有這樣大的本領,又為何要選擇我來做這樣的觀眾。(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qidian.co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