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起頭來。”聲音裏充滿了不容抗拒。
“是”夏薇緩緩地抬起了頭,當她抬起頭的瞬間,看見了站在康熙身後的胤稹,完了,他怎麼也來了?!
“奴婢烏喇那拉?;清瑤給皇上請罪了!”唉,還是自己先招了吧,不是有句話叫“坦白從寬,抗拒從嚴”嗎?看在她如此自覺地份上,總該對她從輕發落吧?
“哦?
你是清瑤?”康熙半信半疑的看著跪在地上的夏薇。
“回皇上的話,是!”此時的她已經冒了一身冷汗了。
“你在這兒做什麼?”康熙問道。
“奴婢隻是好奇,先生給各位阿哥們講些什麼,所以就不由自主地向來聽聽。”夏薇道。
“哦?你今天給阿哥們講了些什麼?”康熙看向給阿哥們授課的那位老先生。
“回皇上的話,臣今天講的是《論語?;子路》。”他畢恭畢敬的回答道。
“你聽到了那一句?”康熙有些刁難道。
“啟稟皇上,奴婢聽到了”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這一句”怎麼說她也是二十一世紀的知識型女性,這點兒東西豈能難得住她?
康熙不覺一驚,但是很快恢複了神色,“那你知道是什麼意思?”
“是,意思是君子講求和諧而不同流合汙,小人隻求完全一致,而不講求協調。”
“這不足為奇嘛,剛才八哥有說過的,興許她記性好,就給記住了。”十阿哥看著康熙有些驚愕的表情,不緊不慢的說道,康熙聽到此話,臉上的驚愕漸漸散去。
夏薇抬起頭,對著康熙微微一笑,繼而說道“孔聖人說,”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由此,引申出我們處事的一個根本態度或原則,也應該求”和“而不求”同“。進一步把這兩種態度概括為”和而不同“與”同而不和“,並且把它看作區分君子與小人的重要標準,這一原則也就成為人們處理一切事務應遵守的基本原則。”此話一出,便不是康熙一人驚愕的問題了,而是在場的每個人,都呈現出一幅不可置信的表情,這樣的表情讓她實為滿意,“所謂和而不同,就是對上不盲目附和,提出不同意見,使決策更完善;對下能容納和聽取不同意見,與持不同意見的人和睦相處,相互切磋。所謂同而不和,則是對上迎合附和,不表示不同意見;對下搞一言堂,自己的意見隻能讚成,不能反對,排斥不同意見和有不同意見的人。顯然,同而不和不可能導致真正的和諧,隻有和而不同才是正確的致和之道。能不能作到這一點,是衡量一個人道德修養高低的一個重要標準。”
“好,好!”康熙還沒有開口,卻看見一旁的先生鼓著掌大聲地說道,“不知你師出何門呀?竟懂得這通道理!”隨即他又轉身,對著康熙拱了拱手道“皇上,此女所說的正是臣想表達的,隻是剛剛沒有一位阿哥回答的出來。”
“哦?”康熙再次打量起了夏薇,不由得對她另眼相看,夏薇則被這眼光看得有些發毛,她在心裏狠狠的抽了自己兩個嘴巴,幹嘛要出這風頭?!康熙看向諸皇子,“看看你們學了這麼久,竟還不如一個小丫頭。”
聽了這話,夏薇更為不安了,“奴婢怎敢和眾位阿哥相比?是皇上抬舉奴婢了。”
“你也不必太過謙虛,看來朕這個兒媳婦,果真沒選錯。”康熙笑著說道,“起來吧。”
“是”夏薇緩緩地站起身來。
“好了,朕也該回去了,”康熙看了看身邊的胤稹,“你留下來吧。”
“是,兒臣遵旨。”冰冷的聲音蕩漾在四周,讓人不禁打起了寒戰。
“恭送皇上!”眾人皆跪。
待皇上離開後,先生也沒在多說什麼,而是用賞識的目光看了看夏薇,隨後又歎息的搖了搖頭,也許他是在惋惜為什麼夏薇不是個男子吧。他也未再授課,而是讓眾人都回去好好溫習溫習。
“你怎麼懂這麼多?”在前往永壽宮的途中十三小聲地問道。
“啊?嗬嗬,這個嘛……”一時間她不知道她該如何回答他。
“鋒芒太露,隻會引禍上身。”一直走在前麵的胤稹突然開口道。
聽到話的夏薇和十三不由得停下腳步看了看胤稹,“是,爺說得是,奴婢銘記在心。”她深知這話不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