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機門丟失法寶 飛天鼠誤放妖魔(1 / 2)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裏,吹度玉門關。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高樓當此夜,歎息未應閑。

——李白《關山月》

此詩單表塞外風光,說到塞外,不禁聯想到茫茫沙海,鬼風怒嚎的場景,卻也不曾想此地也有俠骨柔情的故事……

話說昆侖以北,天山之南有一門派,名曰“天機門”。卻道天機門有一鎮派法寶,名為“鎮妖珠”,雖不知此物根源如何,卻知也是幾百年前一雲遊道長在此降服一妖魔所留,道長法力有限,不能徹底消滅妖魔,隻好留下此寶以鎮住妖魔,自己也便在此立足收徒,也便有了如今的天機門。

鎮妖珠雖然不是貴重材料打造,但由於其特殊地位及作用,所以天從上至下無一人不對鎮妖珠所在的玄陰洞感到敬畏和尊重,故玄陰洞也就理所當然的成為了天機門的禁地。

由於天機門地處人煙稀少之地,所以幾百年來中原的人們沒多少知道天機門的,就更不必說什麼鎮妖珠了。

可是隨著中原和西域各邦的貿易愈加密切,來往的商人也驟然增多,正所謂人多嘴雜,不知怎的,一向沒有名氣的天機門突然在中原地區文明了起來,當然,鎮妖珠也因此被人們所熟知。

雖然天機門在中原的名氣與日俱增,但是天機門卻並不知道這些,還是像往常一樣的一切行為。

正所謂人怕出名豬怕壯,天機門自從在中原聞名之後,不少人惦記著那個鎮妖珠,雖然誰都沒見過,也不知道這鎮妖珠到底有何價值,總之就是認為這一定是一件無價之寶。

既然是無價之寶,而又有幾人不愛錢財,所以中原已有不少人對這法寶蠢蠢欲動了,但又因為對天機門不甚了解,因此絕大多數人也隻是有賊心沒賊膽的。

中原可謂是地大物博、人才濟濟之地,人多,會武功的就不會少,會武功的人多,各種武功招式也就多,當然,正統的武功招式永遠是占據主導地位的,這無可非議。不過也有些人並不屑於那所謂的名門正派的武功,偏偏喜好一些令人不恥的功夫。

可以說,暗器飛鏢應該是每個正統人所鄙夷不屑的,但是如果以旁人的眼光看,如果能練就一手飛鏢絕技,百發百中、彈無虛發,也確實不比那些所謂的武林高手差的。

洛陽,自古繁華,貿易通達,消息自然也是十分發達的,所以早在幾個月前這裏的人就已經聽說了鎮妖珠一事。不過中原確實是物產豐盈,大多數人對那些荒蠻之地的人和物是不感興趣的。不過,還是有人覺得這是一個有利可圖的“生意”的。

洛陽遠郊,雖不及城內繁華,但是每日都有去城裏麵販賣貨物的遠郊人,所以遠郊的消息也是十分靈通的。

遠郊有一處破舊的茅草屋,院子很小,門前擺了幾個用稻草紮的稻草人,看起來比屋子更為殘破,人們不知道這裏麵住著誰,也出來沒看見過有人進去過,同樣也沒見過有人從裏麵出來過。隻是每到深夜,就會遠遠的聽見院子裏傳出來颼颼的聲音,就好像利劍劃過而摩擦空氣的聲音似的。當然,沒有人敢去看到底是什麼東西發出來的聲音。

茅草屋的主人名為秦摘星,江湖人稱飛天鼠,原本也是個有頭有臉的人物,隻不過練就一身百發百中的飛鏢絕技及飛簷走壁的輕功,卻喜歡幹一些偷雞摸狗的勾當,所以在江湖上根本沒有任何一個門派或個人願意收留他或與他為伍的。

已經有幾年沒有出手了,手頭也是緊了,原本已經打算從此不再幹了,可是自己卻發現除了偷,自己什麼也不會,幾年下來,原先的老本都花光了,天天住在破屋裏,是沒幾個人願意忍受的,要不是這樣,秦摘星也是不願意去冒險去昆侖的。

自從聽說了鎮妖珠之後,秦摘星又拿出來了幾年未動的飛鏢,自己實在是買不起什麼像樣的靶子,也就隻好用稻草人代替了,但是他也並不想暴露身份,所以這才出現了每天深夜的颼颼的聲音了。

畢竟是以前的絕技,雖然幾年未動,但是不過半月,秦摘星又以練成和當年不相上下的水平了。

時間是不容許再等了,就算自己的腳力再好,走到昆侖也得幾十天,所以也覺得自己練的差不多了,就急急忙忙的踏上行途了,自此也就沒有人再聽見那深夜奇怪的颼颼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