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鷹飛漢末 第五十五章 佛擋殺佛(2 / 3)

一名灰衣中年僧人手提一根漆黑長棍,緩緩步出,單手一揖道:“如施主所願!”

他轉向那青年道:“小施主,貧僧實是不願動手傷人,隻想請你隨我回去,交由官府依律論罪!”

那青年冷笑道:“好個和尚,你們方外之人不是最講修身養性,清靜無為嗎?為何今日卻要淌這渾水!”

那僧人啞然失笑道:“原來你亦如大多世人般,將我佛門當作了道門的分支!我佛門雖然教化世人行善修道,不殺生,專務清靜,然則也講因果報應。你前番殺人便是種下惡因,如今認罪伏法便是自食惡果,如何還想巧言令色,逃避懲罰?”

那僧人口宣佛號道:“貧僧洛陽白馬寺淨空,恭請小施主回頭是岸!萬勿因一念之差,誤人誤已!”

南鷹聽得心生反感,不由哈哈一笑道:“和尚此言真是荒唐!”

他此言一出,所有人的目光一齊向他望來,袁總管正一肚子火沒處發作,不由大怒道:“何方刁民,敢在此胡言亂語,給我拿下!”

手下眾人轟然應諾,立即有幾人奔來。

那青年抖手從背後將那長長的包袱取下,“呼”的一聲展開,將三截鐵杆閃電般接成一支長矛,動作如行雲流水,瀟灑悅目。

他長矛一振,在身前劃出一條淺溝,怒喝道:“我瞧你們誰敢動手!過此線者必死!”渾身散發出傲視天下的霸氣。

那幾人為他所懾,正猶豫該不該動手,隻聽那淨空淡淡道:“眾位且慢,貧僧亦想聽這位施主之言,究竟貧僧之語有何荒唐之處?”

南鷹微笑道:“大師,在下雖然孤陋寡聞,也略知一些佛法,其中不乏深奧難解之處,想說來求大師指點迷津!”

淨空欣然道:“想不到我佛門流入中土不過百年,民間亦有人知曉佛法,此為佛門之幸,天下萬民之幸,請施主暢言!”

南鷹想了想道:“我聞佛門有雲,人有許多煩惱都是因為心靈的迷惑所致,稱‘煩惱’為‘惑’,其中‘貪、嗔、癡、慢、疑’五大煩惱屬於‘思惑’,也叫‘修惑’,必須通過人的修行才能斷除,而其中‘貪、嗔、癡’是最為根本的,稱為‘三毒’,不知是否?”

其他眾人如聽天書之際,隻聽淨空“唉呀”一聲,驚喜道:“施主果然明悟佛法,此言正是佛法要義!”

南鷹微微躬身道:“謝大師誇獎!我還聽說,佛門有五戒,為戒殺、戒盜、戒淫、戒妄語、戒酒,對嗎?”

淨空點頭道:“正是!”

南鷹訝道:“那麼敢問大師,為何不在寺中清修解惑,卻手持武器攪入凡間爭端?是否嗔惑作祟,意圖殺生呢?”

淨空微笑道:“施主言重了!我佛門雖然不應理會世間之事,但若遇惡徒為禍,仍有降魔衛道之職。須知金剛韋陀亦有護法神器,若有壞我諸佛正法、殘害蒼生之魔,勸令不改者,便當除之。若無大智慧、大勇氣和掃蕩群魔的神通,佛祖又如何能造就朗朗乾坤,極樂世界?”

南鷹一拍額頭道:“你說對了!佛要除魔,你要殺人,這聽起來好象都差不多!也就是說,你說他是魔,他就是壞人?妄語!妄語!”

淨空皺眉道:“罪過罪過!貧僧何敢有殺人之意?隻是勸這位施主自領責罰,須知有因必有果,若是人間人人為惡,卻不受懲罰,天下蒼生將會如何?”

南鷹拍手道:“大師果然慈悲心腸!我想再問大師,當今之世,外有諸胡襲擾,引發戰禍連年,內有強權當道,致使百姓民不聊生,有多少不平之事?有多少人急需幫助?別的不說,如今各地瘟疫橫行,死了這麼多平民百姓,為何不見大師等佛門高僧普救世人的身影?獨獨洛陽袁家有人死了,你就跳出來了?”說到此處,已是語氣冰冷,聲色俱厲。

身後高順、賈詡,身前那青年,三人一齊脫口讚道:“說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