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孽根因果地獄生,三生石幻情演大荒(上)(1 / 2)

相傳自盤古開天辟地,天地初生,世間靈氣幻化神靈。時有天神女媧遊曆大荒,感大荒之地淒涼無邊,覺廣袤無垠之山川好生孤寂。女媧因而黏土造人,大荒亦因此繁盛開來。然而上古之時,人同神靈有生無死,因女媧賦予人七情六欲,繁衍之能力,人隻增不減,大荒因此變得愈發的混亂。女媧也因此屢次下界,卻仍然無法處理。

然而西方接引之佛見後,說道:“有因有果,有生有死。其之生命從無到有,自當該從有到無。”

女媧見下界生靈之楚楚可憐,不由歎道:“我心之憐愛,怎可讓其幻滅?”

佛歎道:“既然是幻,自當有滅。你既然不忍,不妨讓其靈魂輪回,即可解人隻泛濫不減之苦,又可慰你不忍之心。”

於此之後,凡人固有生死,但靈魂不滅,投胎輪回,再繼前緣。大地上也因此而安寧,直到大荒九州神農死後,五帝對峙,更有惡魔蚩尤窺視天下。大地間生靈塗炭,死多於生,於是天地間靈魂淤積,孤魂遊鬼處處皆是!

女媧不禁感慨:“看來有神靈可居之天,眾生可住之地,卻獨獨少了一個可讓鬼魂停留的幽冥之地。”

接引之佛言道:“該有之地獄,它當自生。我這正好有四孽根可對其推波助瀾,可平二界之不平,平三界之和諧。”

此四孽根當是天界四華。

話說西方接引之佛飛天之時,手腳各生蓮花,白光熠熠,燦爛非常。雙手生曼珠沙華和曼陀羅花。雙腳生摩訶曼珠沙華和摩訶曼陀羅花。接引佛不忍其留之於世,放於天池河邊。隨為天界四華,照亮天池,善度人間。

然而天界四華卻是接引佛在未成佛時在世間之餘孽,冥冥之中已生孽緣。起初是摩訶曼珠沙華和摩訶曼陀羅華漸感靈氣皆化人形,千年間在人世所遭七情六欲的醞釀讓彼此瞬間相愛,愛得驚天動地,天地神靈為之震動,然而接引佛卻說:緣因我起,果當我解。隨後帶著二華飄逝而去,然而二華在世間經曆情劫之後卻消逝了蹤跡。

幾百年後,曼珠沙華和曼陀羅華之間出現了類似的經曆。佛說:“一切才剛剛開始。一切孽根終是魔性,唯有地獄才是最終的解脫。”

曼珠沙華與曼陀羅華相戀天池,就在炎黃大戰之後突生魔性,背叛諸神。佛說:“千年情劫自此而生!”

曼珠沙華和曼陀羅華掉入大荒,見證了地獄誕生的始終,先是炎黃大戰蚩尤,再是祝融共工大戰不周山,天地終於不堪重負,天地情仇終是幻滅,大地竟然為之淪陷。萬千孤魂野鬼竟然陷入其中,西王母用昆侖山填平地壑,萬千罪惡也因此深埋大地,於是昆侖山下出現幽冥地獄。

曼珠沙華在大地淪陷之時被惡魔所召喚,自願投入地獄,解脫萬千痛苦生靈。然而曼陀羅華卻最終回歸天池。然而天池地獄之絕戀,是何等的痛苦纏mian。

曼珠沙華生在忘川河畔,此時花葉相映,火照無邊。思念讓他斷落盡了所有的葉子,於是鮮紅火照之黃泉,竟然無有一片綠葉。眾魔不忍,打算遣回彼岸花,也許是對那原始純潔的挽回,但其仍徘徊於黃泉路上,原來一切都有了定數,這也是曼珠沙華的歸屬。眾魔不忍強求,遂同意讓她開在此路上,給離開人界的魂們一個指引與安慰。

曼陀羅華對於曼珠沙華的相思亦進入骨髓,她因此斷掉了根須,成了天池中無依無靠的無根之蓮。無根蓮連順著靈河飄到了忘川河,忘川河是地獄之河,萬千罪惡皆在其中,柔弱的無根蓮不堪承受,身體開始慢慢腐爛,爛盡身軀,竟然隻身下幾片綠葉。

在黃泉路上無根蓮終於看到了曼珠沙華,此時花近荼靡。她接引著萬千靈魂,欣賞著萬千的前世、今生、來世,然而她那纏mian悱惻的愛情即將在此結束。無根連在忘川河水的侵蝕下,僅剩下的幾片葉子已經沒有一點生氣,曼珠沙華狠心之下撕裂自己的肌膚,把無根連的葉子接引而上,然而曼珠沙華已經在痛苦之中枯萎,也許二者即將結合而死。然而曼珠沙華凋謝自己保全了無根蓮的葉子,無根蓮的葉子為了讓曼珠沙華盛開亦凋謝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