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的議和進入最後的尾聲,雖然軒轅國是戰敗國,但由於軒轅痕帶領的軒轅國的使團氣焰不下,而高昌國眾多參與議和的官員最後都統一的放鬆了口徑,為主的七王爺趙鴻宣更是隱晦的投向了軒轅痕,因此議和的結果也隻能在文顯維無奈至極的情況下結束。
一場損耗巨大的戰役,以戰敗國軒轅國退還被侵占的領土和連續五年的上貢十萬兩白銀,和芫誌國連續五年上貢五萬兩白銀而收場。獲益之少,損耗之大形成鮮明的對比,實在是可笑之極,衡帝自然是勃然大怒,然而,事實結果已定,再加上宣王趙鴻宣曆數種種議和之中的不易,衡帝也莫可奈何,也隻能按壓下心中的怒氣。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用這句詩來形容軒轅痕最近的心情,可謂是恰如其分。歸國的日子日漸逼近,軒轅痕的心情便一日好過一日。
與此同時,同樣抱著好心情的人還有左青。在宇文琛有意無意的為籠絡左青而說出一些讓左青興奮的話的同時,趙彧和文清也有意識的迷惑著左青的心智,故意誘導著左青往他自己希望的方麵想。為表忠心,左青很快將自己數十年累積的大批大財物秘密的運往軒轅痕所在的驛站。
左青不愧是一隻老狐狸。在他為官數十年間,他努力的在衡帝的麵前扮演著一個清正廉潔,忠心耿耿的忠誠形象,暗地裏卻不知網羅了多少珍奇異寶藏於府中。這筆財富的巨大不僅超出了文清的想象,同時也大大出乎軒轅痕的意料。
雖然錢財乃身外之物,但是自然沒有人會嫌自己的身外之物太多,因此在軒轅痕因為這筆巨款喜不自勝的時候,文清則暗中的打上了它的主意。
官場之上,最是風雲突變,尤其是天子腳下。昌都的百姓已經習慣了每日的話題不斷的更迭著,百姓們津津樂道著哪位官員近日升遷了,哪家的小姐成為了皇妃,哪家府中誕下麟兒,哪家後院紛爭不斷···所謂的貴族圈,在百姓的眼中不過一場接一場 精彩紛呈的大戲,隻要貴族的風波不會影響到他們日常的生活,生命安全,那麼一切似乎都可以被接受,被淡忘。
在趙彧的刻意謀劃下,衡帝很快下令將太保雲向隅三日之後問斬,並且公布了一係列的罪證,而雲氏一門則念其先祖的功績,格外開恩滿門流放。
悲呼之聲從完全不明真相的雲家老老少少,男男女女不斷的傳來。雲家滿門二百三十餘口被繩子綁束著,在禁軍的壓製下,隻能順從的走向他們的命運。
而高昌國的百姓雖然不勝唏噓,但證據確鑿,而且又由皇榜公布出來,百姓不得不信,議論了一些時候也就無人在意了。
而那邊,因為有了雲向隅的信物在手,趙彧很快命人找到了雲向隅最值得信任的心腹雲麓,順利的讓雲麓帶著十足的“誠意”投靠了軒轅痕,並且讓軒轅痕解救雲家一家二百多口。
驛站之中,軒轅痕氣勢冷傲的看著廳中站立的一個精瘦的男子。這個男子正是雲麓。
隻見雲麓臉上滿是悲憤之色,英俊的臉龐微微扭曲著,青筋從額上突兀的爆起,足見此時的悲憤了。
在此之前,雲麓和軒轅痕已經維持這樣的狀態近半柱香的時間。而一切都源於一炷香之前,兩人的談話。
在文清指示下,雲麓適時的來到了軒轅痕所在的驛站,將此行的來意說清楚。乍聽到雲麓是來投誠的,軒轅痕著實驚愕了一把,在他看來,雲向隅雖然此次受到了莫大的冤屈,並且即將麵臨著被斬首以及滿門被流放的命運,但是軒轅痕並不是傻子,相反他很聰明。一個為官數十年,侍奉過兩代君主的老臣,即使此時命運不堪,但也不至於向自己一個敵國的太子投誠。作為一國的太子,軒轅痕不僅熟讀軒轅國的曆史以及各種律法書籍,了解軒轅國曆朝曆代的治國政策,同時也熟讀高昌國的各樣書籍,對高昌國的文化和禮法也很是清楚。
雖然在高昌國人眼中,軒轅國民風太過彪悍,甚至用不通禮法來說也毫不為過,但是在軒轅痕眼中,反而高昌國的禮法才是最值得詬病的。軒轅痕很清楚,高昌國人尤其是貴族之後從小接受的教育便是忠於君主,死忠,愚忠,因此軒轅痕實在不認為衡帝這樣“格外開恩”的懲治值得朝中老臣雲向隅反目投誠與自己,軒轅痕對於雲麓的目的和來意實在是有諸多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