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年代,北方主要還是以小麥為主,種植麵積達到了40%左右。
就像是在北熱省,由於靠近草原地區,環境偏幹燥和寒冷。
而水稻的種植要求充足的降水量以及溫暖和潮濕的氣候。
小麥就不一樣了,對於水資源需求量更少,也更加的耐旱。
還有一點就是小麥的成長期隻需要90天,而水稻所需要的時間更長。
不過現在這個年代小麥的畝產量卻並不高,好一些的田地畝產量可以達到180斤,次一些的也能達到120-150斤左右,差一些的土地甚至畝產隻有五六十斤。
而係統獎勵的這款高產雜交小麥,不僅抗寒、抗旱、抗病,其畝產量基本上也可以達到500斤以上。
如果土地肥力高、再加上精心照料的話,畝產千斤都不是沒有可能。
當然這種雜交小麥也有一個不算缺點的缺點,那就是對於肥力的要求更高一些。
不過現在他的氮肥廠已經開始投產了,能夠為農民提供更為低價的肥料。
按照當前北熱省統計的耕地麵積計算,目前共有耕地麵積是2700萬畝。
按照小麥40%的種植麵積計算。
這2700萬畝可以拿出1000萬畝來種小麥。
如果是之前的普通小麥,就算是全都高產160斤,那麼其一季的總產量也就16億斤,也就是80萬噸。
如果是種高產雜交小麥的話,就算按照畝產較低的600斤計算。
那麼它一季的總產量就是60億斤,高達300萬噸。
再加上其他的糧食,這麼多的糧食養活一省600多萬人完全是綽綽有餘了。
當然在此之前必須要解決掉土地兼並的問題。
隻有讓土地回到百姓的手中,種出來的糧食才能養活老百姓。
不然養活的隻有地主階級。
這次遼通縣的地主們給他提供了一個契機,那麼就從遼通縣開始進行田地改革,然後掀起整個北熱省改革的風潮。
當然他也很清楚,他這麼做的話,就等於將全國的地主階級都推到了自己的對立麵。
但他何懼之有,因為在他身後站著的是數以萬萬計的農民。
人多對人少,優勢在我。
當他回到了縣公署的時候,褚安邦已經在等著了。
發生了這麼大的事情,他這個政府大管家第一時間出麵控製住了局麵。
“縣長,雖然昨晚抓了20多家地主,但是遼通縣的地主可不止這些,他們又沒有參與到這件事情當中,如果直接對他們動手的話,輿論對我們可不利啊。”
一個縣數十萬畝的耕地,地主何止這幾十家,還有大大小小的地主分布在廣大的農村鄉鎮地區。
也正是這些大大小小的地主,一點點蠶食百姓生存的空間。
所以在褚安邦看來,這才是棘手的問題所在。
“外界的輿論不利那是一定的,但我們內部的輿論風向一定要由我們進行引導。
這些地主平時沒少幹為禍鄉裏的事情,之前是沒人查,所以他們依舊還是土霸王。
現在我們的政權已經在農村和鄉鎮當中紮根了下來,每個村鎮都有著以吸納農民為主的民兵部隊。
無論是執法權還是槍杆子都在我們的手中,這些地主就蹦躂不起來。
就查他們之前在地方幹了什麼壞事,隻要查出來了,那就開展公開審判,讓百姓一件件述說他們的罪行。”
“如果沒有查出來有問題呢?”
褚安邦這個問題也的確是一個問題,但江興華早就已經想好了。
“如果沒有問題,那麼就說明還有一些良知,也是我們可以爭取的對象。
那就用錢去贖買他手中的田地,然後鼓勵他們把錢投到工業發展上。
相較於在地裏和百姓搶食這點錢,還不如趁著工業發展這股風潮搶奪時代發展的紅利呢。”
沒有問題的地主隻占據了極少部分,所以就算是用錢買,也用不了多少錢。
“把這些地主全都一掃而空之後,馬上對土地進行丈量,人口也都讓各級政府登記起來。
必須要在開春之前把土地分配到農民的手中,這樣也能夠趕上來年的春耕了。”
對於這項田地改革政策,褚安邦是舉雙手讚成的。
如果這項政策能夠完成的話,那麼就能夠開創出一個嶄新的時代,一個開天辟地的時代。
得民心者得天下,如果全國農民的心都向著他的話,那麼這個時代的結局就已經注定了。(這個改革就寫到這裏,我也不敢往深了寫,我慫。)
隨著這道命令的下達,在遼通縣境內就展開了轟轟烈烈的審查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