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十六年後(1 / 2)

東漢末年,群雄爭霸,轉眼間,已經過去十六年。黃巾起義、董卓亂政都已成為過去,那段故事,早已消失在曆史的長河,卻銘記在了活下來的人們心中。

在這十六年裏,天下大事發生了太多太多的變化。董卓遷都時候,十八路諸侯各自散去,為了爭奪傳國玉璽,孫堅死在劉表手裏。後來其子孫策平定江東之地,但不久後也死於江湖門客之手,其弟孫權從此坐領江東,已有五年。

而之前董卓和呂布也因為司徒王允設美人計離間,呂布殺死董卓,卻又遭逢李傕和郭汜叛亂,被趕出長安。李傕、郭汜內亂,曹操趁機迎立皇帝劉協到豫州潁川郡許縣,從此邁開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步伐,與眾諸侯徹底翻臉。

曹操官至丞相,先是滅掉了以兵馬和糧草從孫策那裏換取傳國玉璽而稱帝的袁術。然後又殺掉了亡命天涯的呂布,打敗皇叔劉備。到最後,更是消滅了雄踞河北的袁紹,安定了北方,為將來一統天下而打下了根基。而劉備也因為兵少,被曹操打得顛沛流離,三兄弟失散後又相聚,最終也被迫隻有到荊州投靠劉表,劉表將荊州南郡的新野縣交給劉備暫作棲身之地。

建安十年,即公元二百零五年。相比於連年征戰的北方,荊楚之地,算是過了十多年的太平盛世。

苦江村,臨近長江,算得上是山清水秀,所以當初張機和李蕙才會選在此處定居。因為不知是何原因,村莊這一段的江水非常苦澀,苦江村因此而得名。

荊州十六年風平浪靜,百姓安居樂業。而陳鶯,當年被呂布的百股陣重創,失去記憶,至今也未恢複。但是她卻深知亂世的生存法則,教導女兒從小就修文習武,而陳楛也天分極高,九歲時,便已經完全學會陳鶯的所有武功。她還遍閱群書,拜張機為師,醫術上更是深得張機真傳,十二歲,便已經熟讀《神農本草經》和《素問》等醫書。

十數年來,相比張普和趙幽,張虎與陳楛更是青梅竹馬,張虎不像他哥哥張普隨父學醫,而是不愛讀書,隨其母習武,力大無比。他從小便對陳楛倍加關心,很多時候更是形影不離。

建安十年,初夏。劉備屯兵新野縣,其部下,文有簡雍、孫乾、糜竺,武有關羽、張飛和趙雲。當年公孫瓚被袁紹打敗,**而死,趙雲流落江湖,後來遇到劉備,便在其麾下效力。同時期,當年的周倉,如今也是八尺硬漢,雙臂有千斤之力,勇猛無比,也投奔到關羽帳下為將。豫州汝南人陳到,武藝不在趙雲之下,也誓死追隨劉備。

隻是新野縣不過是荊州野地,終究不是立足之地。況且,倘若曹操揮軍南下,位在荊州之北的新野縣便是首當其衝。亂世中,無兵無糧,隻得寄人籬下。劉備這幾千布衣,如何抵擋得住曹操的鐵甲雄獅?又有誰的心中沒有蕩漾,天下百姓,不過求一安身之所而已。

趙雲終日在校場練兵,恪盡職守,不時也會走神,想念亡妻,以及分別二十年的女兒。荊州數年,趙雲去過許多郡守府和縣衙,翻閱荊州戶籍,想從中找到張機和李蕙的下落。可惜張機早在十多年前就任長沙太守之前,便搬離了故鄉涅陽,所以涅陽縣衙的戶籍找不到他。

陳到拍了一下趙雲:“子龍,在想找女兒的事情?”

趙雲隻是看著校場上的軍士,視線也輕淡而散亂。“想不到,一別便是二十年。亡妻之死,曆曆在目。隻是我那女兒,如今也應二十又一了,不知道她過得如何,有沒有嫁人。”

陳到笑道:“原來實在操心女兒的婚事啊,怎麼,女兒若是嫁人了,當父親的還得吃醋?”趙雲也輕笑,隻是什麼都沒有說。

陳到又說道:“我聽聞張機曾就任過長沙郡守,反正如今軍中也沒什麼軍務,新野又有關、張二位將軍鎮守。不如,你去向皇叔請辭,往長沙去探聽一下,當初張機辭官後去了何處?”

趙雲聽陳到一言,也有道理,加之思念女兒心切,便去向劉備辭行。次日便孤身一人去了長沙,見了太守劉磐。隻是可惜,即使翻閱長沙郡官籍,上麵記載的也隻有,張機,字仲景,南陽郡涅陽縣人,值區星之亂,孫堅離任後,中平五年二月就任長沙郡郡守,至光熹元年七月辭官隱退。關於張機的去向,官籍上並沒有絲毫記載,趙雲不由得心傷,辭別劉磐,回了新野。

趙雲回到房中,獨自反省。“是不是尋找女兒就真的那麼難?或者說當初不該丟下女兒去從軍,黃巾軍早已覆滅,殺妻之仇未報,兄長趙風也因病離開人世,十六年來一路風雨,究竟得到了什麼?如今世上已無依無靠,今後,將何去何從?”

突然聽到敲門聲:“子龍,子龍。”

趙雲回過神來,聽見是張飛的聲音,便起身去給他開門。隻見張飛左手抱著個酒壇子,右手端著煮好的臘肉,便走進來坐下。“子龍,你去長沙的事情,陳到已經跟我說了,莫難過了,我特地來與你大醉一場。”

趙雲推辭道:“三哥,如今我等皆身兼要職,怎可醉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