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三十七章 江南好,揚州遇怪人(1 / 3)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

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

有唐三百年間,揚州實在是一個不得不說的城市,如果說長安占盡了盛唐的大氣恢弘,那麼揚州則是盛唐風流的最好注腳。揚州處於淮河下遊,經此東行不遠就是出海口,一邊連著大海,一邊連著南北溝通的大運河,作為隋唐之際最大的出海港口和最具活力的商業城市,揚一益二,千族彙聚、萬舶雲集這些考語實已道盡了揚州的繁華。

聖神皇帝登基第三年的深冬年末時節,唐鬆手挽健馬走進了淮南道第一重鎮的揚州城。

此時之揚州分為“子城”與“羅城”兩個部分,一行四人在羅城通潤坊找了一家客舍安頓下來,梳洗罷熱熱的吃了一頓酒後。唐鬆眼見天時尚早,便與福祥同雇了一輛馬車向城中蜀岡上的子城而去。

子城是沿用前隋江都宮城,乃揚州城內各衙門聚集之地。除州衙之外,尚有揚州大都督府、揚州市舶司等衙門也都彙聚於此。

唐時海運貿易發達,絲綢之路除陸路的一條外尚有海上一條,這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便是揚州與廣州。武周上承唐製,也在揚州與廣州設有市舶司,負責進出商船的管理與征稅等事宜。

隻不過這兩處市舶司收入所得俱入內宮,其人事調派任命的管理權也掌握在內宮手中,福祥此來子城便是要往市舶司衙門,而唐鬆則是要找一位揚州大都督府中的屬官。

馬車駛入子城,唐鬆堅拒了福祥的推讓,下車後在紛紛不息的雪花中探尋到了陸宅門前。

這處宅子不大,門房中也隻有一個老仆,聞唐鬆是替老大人傳書而來,忙開了小門將其迎入。

門房內,老仆邊給唐鬆遞著手巾把子,邊提及本府老爺仍在大都督府忙於公事。

聽老仆此言,唐鬆不免心下感慨。雖然隻是一麵之緣,但當初還真是沒看錯人,這位陸象先恰如其父陸元方一樣,不論做人還是做官都實有君子之風。

他適才之所以沒到揚州大都督府而是直接找到府宅所在,就是想著今日如此大風雪,想來陸象先是不會到衙了,卻沒想到其人一絲不苟到了這等地步。

擦完手臉遞還手巾後唐鬆笑笑道,“無妨,我等著小陸大人回來就是”

自那夜與上官婉兒一夕歡會之後,第二天上午,唐鬆便帶了上官黎上官謹兩位捉生將及內宮太監福祥一起南下。卻沒想到臨行之時卻有陸元方來送,也就一並接下了這份給陸象先傳家書的活兒。

“這裏又冷且暗,實非待客之地。公子若是要等,裏麵倒是有一處好所在”,老仆說話間又將唐鬆上下打量了一番後笑說道:“正好公子也是讀書人,湊湊這熱鬧卻也便宜”

說完,老仆便關了房門導引著唐鬆向後宅走去。

走在路上,老仆略做了解釋。卻是今日有幾個陸象先的朋友來訪,如今正在後宅小園的半壁閣子裏吃酒賞梅。

“這幾位都是老爺慣熟的朋友,往來之間並不拘禮,因是如此,老仆才會帶公子前往,公子去後但隨意就是。稍後待老爺散衙回來,自會前往當麵致謝”說話間兩人便已到了後園,老仆將唐鬆帶到半壁閣子外向他笑了笑,示意一切隨意之後,便自回前院招呼門房去了。

半壁閣子與尋常的亭子不同,雖然形製一樣,但卻於四璧齊胸處壘以泥牆,上麵的空曠處則覆以厚厚的帷幕,可放可收。此時閣中帷幕雖已放下兩方,但因裏麵燃著四個火籠,人走進去後頓時便覺一股暖氣撲麵而來。

挺大的閣子裏已坐有四人,高居閣內尊位的是一位麵上常帶笑容,須發皆白的老人。此時,四人正圍爐而飲,邊飲酒邊賞玩著閣外遠處那幾株盛放的紅梅。

四人正說到興處,見唐鬆進來也不曾斷了話頭,白須老者向他笑笑後伸手指了指胡凳。

唐鬆還以一笑後坐下身來,邊伸手在火籠上烤著邊聽四人說話。

這四人先是說著梅花,隨後由梅花說到梅花詩,進而開始品評曆來的梅花詩,隨後又由此發散到讀書上,並有向藏書擴散的趨勢,興之所至,隨意言說,正是再典型不過的漫談,但其漫談之間言辭可采,毫無半點學究氣,隻讓唐鬆聽的甚是得趣。

恰值一甌酒盡,四人的漫談也就正好停在了讀書向藏書的擴散上。那白須老人轉身取酒時向唐鬆道:“我等一番亂語倒讓小友見笑了,小友看著眼生,當不是揚州士子吧?”

“在下是從北地而來,這還是第一次到揚州,丈人好眼力”唐鬆起身接過老人遞來的酒盅,淺笑道:“適聞四位之語,字字句句出於天然,若非是讀書得了真趣者斷然說不出來,亂語之說實是過謙了”

唐鬆此言引得另外三人轉過身來看他,“哦,你也懂讀書?”

說話的是個三十歲上下的士子,麵容粗獷,身形長大,其人與他的話語一樣,帶著些不拘於世務的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