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三十六章 觀音與羅刹(1 / 3)

暖亭外紛紛揚揚的大雪下的正緊,朗聲長吟完這一首《行路難》之後,唐鬆不待人邀勸,自又滿進了一樽。

看他喝的如此酣暢豪氣,太平反倒沒了行酒令的心思。無聲的沉吟了一會兒後,轉過頭來緩緩聲道:“唐鬆,我聞你欲將清心莊遷出京中?”

當日經過國子學生一鬧之後,清心莊內留下來的通科學子隻剩下一百六十二個。人員損失已然過半,對此,今日的唐鬆全沒有外人所想象的沮喪。

禍兮福之所伏,清心莊通科的人數雖然銳減一半不止,但經過這一回滔天風波的大浪淘沙之後,如今留下的皆是心誌堅定之輩。這些人不會再三心二意,他們對通科的理解,尤其是在對通科的認同上相比以前有了質的飛躍。

舉目四望,皆是一片喊打喊殺之聲,在這種環境裏,如今清心莊僅剩的這一百六十二人孤獨而激憤,但也正因為如此,這個曾經如散沙一般的群體空前凝聚起來。

唐鬆要出京遠行,這些人卻沒法隨他去的太遠。眼下已經入冬,很快就是明年二月的科考了,這一百六十二人必須支撐起有唐以來的第一次通科考試,即便一個都考不上,他們也一個都不能少的去考,此時交通不便,若是走的太遠必定會影響到考試。

但留在京中也是不成了,這遭可謂是與國子學生乃至北地士林結下了死仇,再留下去便不說教諭的問題不好解決,不定又有誰會三天兩頭的來鬧,如此鬧下去,通科學生們還能成什麼事情?

在這種情況下,唯一的解決之道便是將清心莊暫遷出京城,擇一善地讓這第一批通科學子們安心準備明年的科考。這些日子唐鬆屢次進宮來見上官婉兒,為的便是協調此事。

聽太平公主突然問到這個,唐鬆看了上官婉兒一眼,“清心莊在別人看來已是心腹之患,再留在京中不走是不行了”

“走未嚐不是好事”太平微微一笑,“我那封地裏倒是有一處莊子空置著,不妨借了你用。清心莊與迷思園畢竟有相鄰之誼,你若有意,便是那些教諭我也可一並為你解決了”

初唐末年,封地仍是實封。太平最初獲封三百戶,薛紹被殺之後,武則天為安撫這個愛女,遂將其封地提升至千戶。在這千戶地域內,朝廷既不征稅納糧,也不調派夫子徭役,太平在這裏擁有著近乎絕對的權力。

她這千戶封地是在富饒肥美的關中平原,既離開了神都,卻又距洛陽不遠。比鄰前朝舊都的西京長安,人才鼎盛,征集教諭也確實是方便。更別說那裏那是太平的私封之地,安全上可確保無虞。

無論從那一方麵來看,這種安排都比京畿道邊緣處的興縣要好。是以一聽此言,上官婉兒詫異於太平為何會有此舉動之餘,也不免為之意動。

唐鬆沒回應上官婉兒探問的眼神,向太平公主道:“中秋之夜迷思園詩會的喧鬧似乎猶在耳畔,公主此言恐有不妥吧”

“我與崔盧李鄭幾家不過是君子之交。再者今時今日之清心莊不過是殘途末路,我那封地是在城邑之外的鄉野,又離著神都有好幾百裏之遙,未必他們還會一路喊打喊殺的追出京去不成”

言至此處,太平展顏一笑,“激怒世家,讓他們真正在意的是你,你少去我那封地幾回,就什麼事都沒有了”

靜聽她說完,唐鬆哈哈一笑,就在太平以為他已答應之時,唐鬆卻拱手一禮,“此事已經安排妥當,此時再做更易多有不便,隻能多謝公主好意了”

今日遇著唐鬆,太平最想說也最想辦好的就是這件事情,與此相比,上回車駕內的捆綁都不算什麼了。卻不料剛一開口便被唐鬆所拒,太平臉色一變,“婉兒姐姐,清心莊殘部遷出京城的事情可是你在操辦?”

“公主稱我一聲姐姐那是厚愛,我不過是陛下身邊的一服侍宮女罷了,若無陛下首肯,我能做得什麼事情?”上官婉兒抬手撩了撩雲鬢,手指唐鬆淺笑盈盈道:“終究是陛下龍心太善,見他可憐,倒給我這苦命人平添了許多忙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