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殺戮的長街(2 / 3)

想了一會兒不得要領,唐鬆索性也往貢院門外走去,路過猶自尷尬不已的蘇味道身邊時,隻冷淡的撂下了一句話,“鬧事的貢生已經走了,貢院之內再有什麼事情可就全都是你‘蘇模棱’的責任了”

不管是蘇模棱還是模棱手,這畢竟是外號,背地裏叫叫還成。似唐鬆這般當著諸多貢生的麵喊出來,那可就真是太刺人了。適才尷尬還未化淨的蘇味道一聽此言,麵如冠玉般的臉上頓時又臊紅了一片。

然則不等他說什麼,撂完這句話的唐鬆已儒袖飄飄的去了,根本連說話的機會都沒給他。

唐鬆自然知道他這舉動會讓蘇味道在貢生們麵前顏麵大失,知道這些還這麼做,他本就是故意的。

後世裏看史書的時候,看到蘇味道模棱手這典故還隻是覺得好笑。甚至還覺得這位初唐末期名滿天下的大詩人挺有意思。但當他真正穿越過來,並且與這人共事之後,才發覺史書裏麵挺有趣的這個大人物實在太沒有意思了。

身負譽滿天下的美名,位居朝堂高位,吃著天下百姓民脂民膏的供養,蘇味道可謂是幸運到了極處,被命運之神眷顧到了極處。

但就是這樣一個可謂集命運之萬千寵愛於一身的人物做起事來卻如此的猥瑣,如此的自私,如此的不顧大局!唐鬆深深的失望之餘,已對其人鄙視到了骨子裏。

可以說沒有蘇味道之前的那句話,或許就不會有這一場亂子!蘇味道能在那個時刻做出那樣的事情,縱然名滿天下又有何用?詩做的再好又有何用?官位再高又有何用?

此時,在唐鬆的心中,每一想到蘇味道,就會不由自主的想起《詩經.鄘風》裏的《相鼠》。

相鼠有皮,人而無儀。人而無儀,不死何為!

相鼠有齒,人而無止。人而無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體,人而無禮。人而無禮,胡不遄死!

究其本質,蘇味道這等人其實就如詩中所寫,無臉無皮,似這等人就該“胡不遄死”

為什麼還不死呢?

不死還等什麼呢?

趕緊死快些!免得再頂著詩壇領袖的身份招搖撞騙,浪費民脂民膏。

似這等人真是活活的糟蹋了唐詩,糟蹋了恢弘偉大的璀璨唐朝!

唐鬆帶著對蘇味道深深的鄙視出了貢院,隨即走進街道兩邊看熱鬧的百姓人群,注視著崔蒞等人的動靜。

百姓們今個兒也算是開眼界了。先前貢院未開時,貢生們敷粉簪花,香風陣陣的熱鬧就不說了。稍後沒多久,又看到有吏目在貢院牆外張貼皇榜,張貼完畢後,那些吏目們居然還向他們一一紹介今科高中者的姓名籍貫,乃至家世。

以前百姓們雖然喜歡趁貢院的熱鬧,但他們是從不曾進過貢院的,至於皇榜的結果更是看不著,今天貢院這舉動可真是破天荒的第一遭啊!

但這破天荒的舉動卻讓百姓們心中實實在在感覺到受用,畢竟誰都喜歡被人看重。

這邊吏目們剛剛將皇榜的內容紹介完畢,那邊廂就聽貢院裏發一聲喊,隨即又走出了一支幾百人的隊伍。

這陣勢跟月前那次何其相像!但剛剛聽完皇榜內容並口口傳開的百姓們卻看不懂了。

怎麼又鬧,不應該啊?

月前那次鬧事是因為科考弊情太重,愣生生把個皇榜變成了權貴榜。這一點前麵那份天子詔令上都已經說的清清楚楚,兩個考官兒也都是認罪了的。

那種情況下貢生鬧好歹占著理。

但這一回……分明不對勁嘛!

剛才百姓們可是聽那些吏目解釋的清清楚楚,這一回取中的這些個新進士裏十個有九個都是跟大家一樣的良人出身。

家裏無權無勢的還能考中,這分明是人家的本事。

能在一科裏麵取中這麼多沒權沒勢人家的子弟,可不就說明這回的兩位主考官兒是清正有良心的嗎?

再說,這回的兩個主考官裏有一個就是上回吃過虧後領頭鬧事的,這樣的人要是還靠不住,那……科舉也就別辦了。

最後還有一條,前些時傳的沸沸揚揚的那些個科考章程,還有後來整個的考試過程,凡參加了考試的貢生們不都滿口稱讚嘛,怎麼前麵剛誇完,這遭就又鬧起來了?

越想越是不對,百姓們琢磨來琢磨去,聰明人可就反應過來了,這是沒考中的人在發泄怨氣。

這個一傳開,百姓們明白的同時也搖頭不已,這算什麼事啊?十個指頭還有長短,貢生們讀書又怎麼會一樣?有念得好的就有念得不好的,朝廷這科舉總不能把所有人都取中吧。

這分明是無理取鬧嘛!

得出這麼個廣為人接受的結論之後,百姓們看待對待鬧事貢生們的態度可就跟上回完全不一樣了。

盡管崔蒞也接受了參加過上回暴亂貢生的建議,行走之間不時高聲呼告,但其每一呼告,引來的不是圍觀百姓們的安靜肅穆,更別說眼淚了。反而是一陣陣的笑聲。

他們呼告的聲音越大,百姓們的笑聲也就越大。

其間還有無數百姓伸出手來指指點點著領頭著崔蒞的衣裳。

崔蒞這身衣裳好啊!極品湖綢精工縫製成的衣裳能不好嘛?所謂錦衣說的就是他穿著的這種,行走之間飄飄抖抖,深春時節的暖陽照上去,甚至能反射出粼粼的綢緞亮光。

就是傻子看到他這身衣裳也知道其名貴之極,更別說見多識廣的洛陽百姓了。

就這一件衣衫怕是都頂的上普通百姓一家人好幾個月的吃用了。能穿得起這種衣衫的必定是非富即貴,你一個大富大貴之家的子弟居然領頭鬧科場舞弊,這真是怎麼想都想不過啊!

所以崔蒞愈是呼告,愈是顯得慷慨激昂,百姓們的笑聲就越發的不可遏止。

隨著崔蒞引領隊伍的前進,整個長街上漸次成了歡樂的海洋,百姓們一邊指指點點,一邊左右談笑,真比上元節金吾不禁的熱鬧還要開心。

聽著百姓們開心的笑聲,人群裏的唐鬆也很歡樂!

唐朝時雖有百戲,但百戲上尚無“耍猴”之戲。然而,眼前長街上這氣氛分明與後世看耍猴時的情景有異曲同工之趣啊。

因著周遭百姓們這般的反應,那些個貢生們越呼告越氣虛,越走越害臊,漸漸的任崔蒞聲嘶力竭,身後的呼告聲依舊是越來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