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士林之恥(求票)(2 / 2)

在這船舶停靠連綿達十數裏的碼頭區,位置最好的那一片水麵上卻顯得極為空闊。其間便隻停泊了一艘闊倉平底的打花櫓,這船身子極大,速度也慢,卻勝在平穩奢華,正是遊江賞遠的上好佳物。

唐鬆來的稍早,今日與會之人多不曾到。遞出便箋登上花櫓放眼望去,隻見襄州古城與遠處的襄北平原盡收眼底,水天一色之間隻有說不出的雄渾壯闊景象。

眼見好景可賞,唐鬆邁步向打花櫓艙頂改製成的觀景台走去,正行走間忽然看到打花櫓一側的船艙陰影處有兩個船工模樣的人聚在一起。無意間瞅了一眼卻總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但猛然之間卻又想不起來。

直到登上觀景台極目楚天時,腦海中靈光一道閃過,想起來了,這兩人確實是見過的。當日他應張啟玉之邀帶柳眉赴硯山之會時,先是遇著晴雪,隨後在一個山間小道的疾彎處差點與這兩人撞到了一起。

之所以能將這兩個僅僅一麵之緣的人想起來,出了那犀利的眼神之外,還因為這兩人當時的穿著打扮太特殊。今個兒他們怎麼又成了船工?而且剛才那湊在陰影中的樣子現在想來總有些鬼祟的感覺。

兩次赴文會都見到了這兩人……唐鬆走到觀景台一側俯身下望,那兩人已經不見了蹤影。

就這一會兒的功夫,陸續有鮮衣華服的士子抵達。其中頗有幾個是同在鹿門山中結廬的,這些人上船後隨意打量間看到觀景台上的唐鬆時不由自主的流露出愕然的表情

隨著唐緣案的傳播,唐鬆這段時間在襄州真可謂是如雷貫耳,隻是情形依舊如上次那“書中自有黃金屋”一樣,市井間固然是讚譽如潮,但士林裏卻對此嗤之以鼻。

一個讀書人居然不顧身份與人對簿公堂,做起了訟棍的勾當,這就已經夠讓聖人衣冠蒙羞的了。更別說其還在公堂之上揭人陰私,那裏還有半點讀書人洵洵儒雅的氣度。這唐鬆啊,真是把襄州士子們的臉都丟盡了。

最終,諸士子們得出了一個公推的結論:五十年來襄州士林之恥,莫有過於唐鬆者!

今天這聚會到底是怎麼回事大家心裏都清楚,此次聚會參與者雖然不到三十人,卻是整個襄州士林萬眾矚目。所以這些接到便箋的人無一不是心中激動不已,雖未吃酒已是飄飄欲仙,如有醺然之醉。

但是他們這份滿帶著榮耀感的激動此刻卻被兜頭潑了一盆冷水,在這般等級的文會中居然看到了這個士林之恥,就如同在長安的萬福萬壽樓宴飲時看到一隻蒼蠅,那地方原本無論如何也不會出現這種東西的。

……………………

PS:這章內容少了點兒,實是不得已。請大家繼續給予票票支持,晚上那章不會像這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