冗長而繁雜的事務終究塵埃落定。
第二年的六月初八,溯溪皇宮舉行了一場空前絕後的盛大婚禮。
當日,吉時已到,慕英帝身著龍袍,送鳳輿出宮。
待接過新後,經東門中門午門進得中庭。
瞻禮人員自溯溪皇宮門入,宗親、王公、遺老、官員不計其數,皆身著朝製禮服依次而立。
由新帝賜“金冊”、“金印”於後,鍾鼓轟鳴,器樂承響。
王公大臣依此三跪九叩,禮成樂止。
又經送親等諸禮,十六人抬新後鳳輿方於此時送入帝王寢宮東暖閣帝後新房。
自然這是正史記載,據某人‘慕英帝香豔野史傳’透露,當日那狀況,豈可一語道盡。
皇宮開設流水宴,宴開千席,賓客如雲,以前所未有的規模迎娶這位來頭甚重的皇後。
無數聲名顯赫的賀客彙聚一堂,溯溪一國眾多世家均有到場,更是涵蓋南陵在溯溪富商貴客,誰也不願錯過這場空前盛宴。
各路車駕雍塞數街之遠,觀者如雲,鼓樂動地,賀禮堆積如山。新娘妝奩之盛,儀仗之華,皆令人歎為觀止。
負責送親的乃是南陵丞相,女方身份是南陵皇帝的皇妹‘華音公主’。說來,這可是百年來頭回兩國結親,而女方直接入主東宮,母儀天下。
自慕英帝登基以來,這是宮中第一次有這樣盛大的慶典。
正殿外,紅綢從地上直鋪到殿門前。百官分列在台階兩側,禮樂在上空盤旋不散。
層層白階如天梯,台階高處,慕英帝站得筆直,陽光落在他眼前垂著的珠玉上,瑩瑩地搖晃出耀眼的碎光。遠遠的,宮門方向駛來了禦攆。
禦攆由八匹駿馬拉著,駛過長長的紅綢,隔著三層三疊的台階,在下方停住,紗簾輕舞,映出裏麵端正坐著的紅色人影。
除了百官,還有許多應邀而來參禮的賓客,場麵熱鬧而喜氣。
眾人視線都落在禦攆上,然上麵的人卻沒有動作,在前方負責送親兼具引路之責的淳於庚含笑看向高階之上的人,朗聲道:“久聞慕英帝英明神武,才智卓絕,在這舉世共賀的喜慶之日,不知群臣諸位是否有幸請慕英帝應諾獻上求娶華音公主之禮。”
既有嫁妝傾城之盛,自然當初也有聘禮連綿十裏,而淳於庚所說之禮,難避刁難之嫌,尤其一詞‘求娶’,這求用的甚妙。等同於昭告天下,溯溪國求親,南陵國下嫁公主。
樂聲驟息。
有宮人抬一架古琴而上天階,擺放於慕英帝跟前。
大紅的喜服宛若天邊晚霞,龍冠下的發絲簡單地垂在肩後,隨著衣袂在風裏翻飛時,張揚濃烈,像是濃墨在紅綢上潑出的山水,而他本人恰是這世間最為驚采絕豔的一筆。
拂袖而坐,目不斜視,望向禦攆上的那抹紅影,眼光悠遠深長,嘴邊帶著一抹笑意,低調而淡然。
琴聲錚錚,情意深深。
有美一人兮,見之不忘。一日不見兮,思之如狂。
鳳飛翱翔兮,四海求凰。無奈佳人兮,不在東牆。
將琴代語兮,聊寫衷腸。何日見許兮,慰我徬徨。
願言配德兮,攜手相將。不得於飛兮,使我淪亡。
一曲鳳求凰,歌盡衷腸。
曲罷,在眾人視線下,夏侯霂頎長的身姿像是挺立的勁鬆,他腳步輕緩而沉穩地邁下階梯,走近禦攆,而後遞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