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卷 第二百零三章 :張小巧失蹤(2 / 2)

“至於說他是白蓮,這一點說不過去。我若是殺了朝廷派下來的人,就是有和珅罩著,朝廷上下知道這事,我也說不過去,而且飛雲靴之事,乃是白蓮妖言惑眾,豈可信之?

於是,回信說,黃河一線是兵馬已部署完畢,不可打亂防禦計劃,命令張朋良伺機進退,“能守則守之,若是不能,則退回義馬,本巡撫不會追究張將軍怠盜之罪。”

景安在信中特別強調:“擋住白蓮進攻西安,是何大總管的意思,也是太上皇的旨意,關乎大清南北的安危!”

張朋良收到信後,有些哭笑不得,問玄虛老道道:“道長看這新安守還是不守?”玄虛老道道:“自從尾隨白蓮至今,旗兵沒有打過一次像模像樣的仗。”

“這一次我有山魈助威,如果打開城門,與白蓮決一死戰,借住山魈所向無敵的陣勢,把白蓮打散,也算為黃河一線防禦出一點力,也為張將軍豎立一點軍威。為日後的加官進爵鋪墊道路。”

可是張朋良還是猶豫不決,玄虛老道又道:“張將軍為新安除了羅刹之害,城裏傳揚紛紛,都到張將軍英明大義,如果再把白蓮打散,以後誰還小視張將軍?”他說,“張將軍如果仕途得意,我玄虛豈不是跟著沾光?”

“清齋道人逃走,假如真的去了京城,如果真的像他所說,能夠麵見嘉慶,這難道不是張將軍仕途上的一塊絆腳石?”

是啊!清齋道人的靠山可是大清的皇帝嘉慶,而張朋良的靠山,不過是一個縮頭縮尾的巡撫景安。

雖然嘉慶這時候說不上話,可他畢竟是一國之君,景安算個什麼呀!不過是一個管轄一省的巡撫而已。

張朋良望著新安城裏裏外外的戰火硝煙,道:“我們出生卑微,隻是因為齊王氏造反,才有這機會做一個小官,而且是沒有品級的武官,因此,隻能與那白蓮盜賊一決高下,才有機會建功立業,光宗耀祖。”

於是,張朋良命令軍士和老百姓,又把石塊搬到城牆上去,把城垛上的投石車和弩箭修好,經過了兩次戰鬥,火油和彈藥都已用盡,防守能力遠遠不及開戰之前。

他叫軍士到城垛上,對城牆外的白蓮叫罵,希望又激他們前來攻城,他們每攻一次城,力量就減弱一些,攻了兩次,城沒有攻下來,人馬死傷在兩萬以上,而且大量雲梯車和木鳶被燒毀。

軍士每到城垛上叫罵一次,就從城牆外就射來一批弩箭,把阻擋在城牆上的木板插滿了,軍士們取下來,用弓和弩去射,可是白蓮的弩箭車射來的弩箭太粗太長,用旗兵的弓和弩,根本無法射出去。

軍士們隻好把那些弩箭當標槍朝城外投,可是,白蓮駐地離城牆很遠,哪裏投得到?隻要白蓮不來攻城,就是投石車也拿他們沒有辦法。

白蓮見旗兵在城垛上叫罵,也不理他們,不斷的到山外砍伐樹木、竹子,在大量的製造雲梯和弩箭,看來,這一次白蓮也不想圍城,也想速戰速決,看來,景安所說,白蓮要取道陝西,攻打西安是真的。

事情報給張朋良聽了,張朋良問玄虛老道,這事情應該如何應付。

玄虛老道道:“隻要城門不被攻下,白蓮從城牆上靠雲梯攀登而上,一定會損失慘重,張將軍隻要據守不出就行。”

“機會一到,我領巨人打開城門衝出,與他們在城外廝殺,把他們衝散,張將軍再衝殺出來,白蓮不敵,自然退去!”

他道:“這時候,應該火速派驛兵到洛陽求助,如果新安和洛陽兩麵夾擊,白蓮自然首尾不顧,潰退而去,隻要他們離開新安所轄,不管他們去哪裏,都是張將軍守城的功勞。”

張朋良道:“現在據洛陽城的,乃是兵馬都統,我一個區區快騎將軍,如何能求得了他?”

玄虛老道道:“張將軍可作信去,對都統道,朝廷要犯齊王氏,已被新安兵馬打敗,落荒而逃,正往洛陽城來”

“若是都統肯出兵阻擊,前後圍攻,齊王氏定然無處可逃,拿了齊王氏,身為卑將不敢居功,全憑都統一人奏報朝廷。”

玄虛老道笑道:“現在旗兵上下,誰都想拿齊王氏,可誰都不主動參戰,今說功勞歸他,如此不勞而獲,他怎的不願意?”

張朋良依玄虛老道所言,在信裏胡說八道,把齊寡婦兵敗逃跑一事,無中生有的說了一通,還說,景安與眾軍於黃河一線防禦,不得朝廷命令,根本不能動作,所有緝拿齊王氏的好機會,應該非都統莫屬。

寫好信,交與驛兵,秘密下了城牆,一路朝洛陽奔去。

玄虛老道又去布置他的巨人陣,關乎新安死生存亡的又一次大決戰,就這樣悄悄的鋪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