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之富自在全寶山,遇到了常王的鬼魂之後,都相信名山有神的說法。因此之後,他每到一處大山,都在駐紮之前,首先祭祀一番,求得山神的同意。
其實此舉能讓他心靈安然,而且奇怪的是,每到一處大山,並不遇到刁難的鬼怪,反多遇到彬彬有禮的神仙。
這時候的偶遇,正好說明了他的善意之舉。
白天,他一直在祭祀,許多白蓮軍士都表現出煩躁不安,隻有齊寡婦在旁邊一直陪伴他,就是到了最後,齊寡婦也耐不了祭祀的乏味,自己回到娘子軍中去了。
諸位,姚之富一回到寢帳,就有自稱妖仙的女子來見他,而且請他到仙境裏遊玩,不得不說是感動了紫荊山上的神仙吧?
諸位會說,這白蓮將軍是不是太迷信了?
其實不然!為什麼呢?
這是因為白蓮的來源,本來與佛神妖鬼有很大的關係,如果白蓮的教師,或地位極高的將軍,都沒有這種奇怪的迷信思想,中國就不會有如此玄幻的一段曆史,也沒有如此荒唐的一本書。
是的,《神噬星河》講的就是,神把星河都噬食了,所有的故事,和所有的人物,所有的地點,都裹了神的唾液,與神的傳說一樣,讓人覺得荒謬而離奇。
這白蓮,本來是在唐、宋以來,就是流傳民間的一種秘密宗教結社,其淵源於佛教的淨土宗,淨土宗始祖在東晉時,一個叫釋慧遠的僧人,在廬山林寺與劉遺民等人,結為白蓮社,以求共同念佛,後世信徒以此為榜樣。
北宋時,淨土結社念佛很盛行,多稱白蓮社或蓮社,南宋紹興年間,吳郡昆山的僧人,名叫慈照,在淨土結社的基礎上,創建新教門,稱白蓮宗,即白蓮教。
白蓮早期是崇奉阿彌陀佛,提倡念佛持戒,規定信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白蓮號召信徒敬奉祖先,是一種半僧半俗的秘密團體,教義簡單,經卷通俗易懂,為下層人民所接受。
在元、明兩代,白蓮曾多次組織起義,流傳到清初,又發展成為反清秘密組織,雖遭到朝廷的血腥鎮壓,但到了齊王氏這一代,白蓮已成嘉慶年間規模最大的起義隊伍。
白蓮,作為一種宗教觀念,包括的內容很廣,可以說它是在這塊古老土地上,被曆代朝廷打壓的各種“異端”、“歪道”、“邪教”。
白蓮的特征是燒香、誦寶卷,信奉彌勒佛和明王,經典有《彌勒下生經》、《大小明王出世經》等,為了適應下層百姓白天勞動的實際情況,白蓮教徒多是晚上聚結,白天分散。
願意入教的人,不受任何限製,不分貧富、姓別、年齡,男女老少,隻要願意的,都可加入。
白蓮教義認為,世界上存在著兩種互相鬥爭的勢力,叫做明暗兩宗。
明就是光明,它代表善良和真理,暗就是黑暗,它代表罪惡與不合理。這兩方麵,過去、現在和將來都在不斷地進行鬥爭。
彌勒佛降世後,光明就將最終戰勝黑暗。這就是青陽、紅陽、白陽的三際。
到齊王氏這一代,教徒們侍奉無生老母,信奉“真空家鄉,無生老母”的八字真言。
無生老母是上天無生無滅的古佛,她要度化塵世的兒女返歸天界,免遭劫難,這個天界就是真空家鄉。
教義上說,無生老母先後派燃燈佛、釋迎牟尼佛、彌勒佛下來,他們分別在每一時期統治著人類世界。
青陽時期,是由燃燈佛統治著的初際階段,那時還沒有天地,但已有了明暗。明係聰明智慧,暗係呆癡愚蠢。
紅陽時期,是由釋迎牟尼佛統治著的中際階段,那時黑暗勢力占上風,壓製了光明的勢力,形成大患,這就是恐怖大劫的來臨,這時彌勒佛就要降生了,經過雙方的決鬥,最後光明驅走了黑暗。
白陽時期,是由彌勒佛統治著的後際階段,明暗各複本位,明歸大明,暗歸極暗。
初際明暗對立,是過去;中際明暗鬥爭,是現在;後際明暗各複本位,是未來。
教首們宣傳,人們如果信奉白蓮,就可以在彌勒佛的庇佑下,在大劫之年化險為夷,進入雲城,免遭劫難。
待徹底摧毀舊製度,破壞舊秩序後,即可建立新的千年福的境界,那時人們就可以過安居樂業的好日子了。
白蓮認為現階段,雖然黑暗勢力占優勢,但彌勒佛最後一定要降生,光明最後一定要戰勝黑暗,主張打破現狀,鼓勵人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