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節應變力有多強,舞台就有多大(1 / 2)

要一直勝任你的工作,就必須擁有足夠的應變力。你的應變力越強,就越能勝任;越勝任,就越會被公司委以重任,去處理更多棘手的事情和麻煩。當然,你越勝任,越善於應對變化,公司給你的回報就越高。

這個世界每時每刻都發生著變化。“變化、速度、危機”已經成為21世紀的三大主題。在這樣的世界裏,每個人都要麵對變化,每個人都會遇到危機,這時,你該怎麼辦?

1850年,美國報紙刊登了一則令無數平民百姓驚喜的消息:“美國西部發現了大片金礦。”於是,美國曆史上那震撼人心的西部移民運動開始了,那些懷揣著發財之夢的人們,攜家帶口紛紛湧向通往金礦的路途,滾滾人流絡繹不絕地奔向金礦之地,景象十分壯觀。

當時,有一個叫李維?施特勞斯的21歲的年輕人,也經不起黃金的誘惑,加入到了洶湧的淘金隊伍中。但是,來到舊金山後,李維?施特勞斯看著多如蟻群的淘金者和一望無際的帳篷,自己的發財夢瞬間碎掉。當然,既來之,則安之。李維?施特勞斯還是決定留了下來。

既然留了下來,就得有事做。是堅持原來的想法擠進去淘金,還是另尋生財之道呢?他選擇了後者。

身為猶太人的李維?施特勞斯天生就具備經商的經驗。他放棄了從沙土裏淘金的工作後,便思考財路:要想在這裏真正賺到錢,不能是在沙土裏,而是從那些淘金工人的身上,才能淘出真正的金子出來。就這樣,李維?施特勞斯用身上所有的錢物,開辦起了一家專門銷售淘金工人日用百貨的小商店。

由於李維?施特勞斯的勤勞,小商店漸漸地擁有了一筆積蓄。為了增加利潤,李維?施特勞斯又把這些資金都投入了進去,用來擴展業務。由於當時的淘金者很多,用來搭帳篷和馬車篷的帆布也很暢銷,李維?施特勞斯便乘船去購置了一大批帆布,來到淘金工地。可是沒想到,采購的貨物剛一下船,小百貨品就被搶購一空,但帆布卻無人問津。

一天,李維?施特勞斯見一位淘金工人向商店走來,就趕緊迎上前去拉住這位工人的手,熱情地問道:“您是來買帆布搭帳篷的嗎?”“我不需要再建一個帳篷,”淘金工人搖搖頭,“你為什麼不帶些褲子來呢?”

“褲子?為什麼要帶褲子來?”李維?施特勞斯大感驚奇。“不經穿的褲子對挖礦的人來說一錢不值,”這位淘金工人嘮叨道,“現在礦工們穿的褲子都是棉布做的,不耐穿,很快就會被磨破。”李維·施特勞斯若有所思。

這時,淘金工人忽然建議道:“如果用這些帆布來做成褲子,既結實又耐磨,說不定還會大受歡迎呢。”

淘金工人走後,李維?施特勞斯好好地想了這位工人的話,覺得很有道理。如果把這些帆布加工成褲子的話,這些帆布不就可以全部賣出去了嗎?

他抱著試試看的想法,找回這位淘金工人,把他帶到了裁縫店,用帆布為他免費做了一條褲子。沒多久,褲子就做好了,這位淘金工人穿上結實的帆布工裝褲很是興奮,逢人就講“李維氏褲子”。顯然,這條褲子比別的褲子結實多了,再經過這位淘金者一宣傳,這條褲子便變得神奇無比了。於是,人們紛紛前來詢問,李維?施特勞斯當機立斷,把剩餘的帳篷布全部加工成了工裝褲,結果很快被搶購一空。

這次成功以後,李維?施特勞斯萌發了專為礦工生產這種“李維氏工裝褲”的念頭。他毅然放棄了小百貨店,用微薄的資金開辦了“李維?施特勞斯公司”,以淘金工人為對象,開始大批量地生產和銷售這種既結實又耐磨的工裝褲。沒想到,銷售量還非常可觀。經過仔細的觀察,李維?施特勞斯認為,帆布雖然結實耐磨,但它不柔軟,穿在身上不是那麼舒服;在樣式上工裝褲比較單調而且肥胖不得體。李維?施特勞斯以商人特有的敏感,開始改進工裝褲的麵料和樣式。經過不斷的改進與推廣,牛仔褲成為了風靡全球的服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