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集 痛 失 虎 將(2 / 3)

(11)內景:一帳棚內,點著數支臘燭。一架門板上靜靜地停放著楊再興遺體,帳棚內外有士兵站立。嶽雲等四人至。羅延慶上前一把抱住楊再興遺體大哭道:“大哥啊。你怎麼就走了呢。小弟還有很多話要對你說啊。”悲號之聲感人淚下。眾人隨之流淚。

有軍士來報:“大元帥到。”眾起出迎。

(12)外景:天黑,東方一彎新月,大地冷峻。嶽飛在牛皋,施全,吉青,湯懷等眾將陪同下至帳前下馬。羅延慶等四人接住。嶽飛道:“楊兄弟在哪裏。”羅延慶領至帳內。眾跟進。嶽飛上前,對楊再興躬身行禮道:“兄弟,你一生英雄,今日為國捐軀,可謂死得其所。你安心去吧。”說完,淚流滿麵。眾將皆泣。嶽飛對湯懷、張保道:“你二人到附近去尋訪一處好地,好好安葬楊將軍。”二人道:“我等連夜就去。”羅延慶道:“大元帥,楊兄待我情深似海,我須在此陪陪他。”嶽飛道;“也好。”又對嶽雲:“雲兒,你也在此代為父的陪陪你楊叔。”對眾將道:“各位都回營安頓兵馬,不可疏遲了防務,今夜明日各營待命停戰,待安葬好楊將軍再行出戰。楊將軍工所部,暫歸羅將軍名下管轄。”眾將:“得令”紛紛散去。嶽飛大帳前對羅延慶道:“羅兄弟,你也不必太悲,自古以來,將軍陣上死,馬革裹屍還。楊兄弟算是為國盡忠了。明日安葬時,我們都要去為楊兄弟送行。”羅延慶道:“我也不是過悲,隻是想起哥哥蓋世英雄,忠肝義膽,可惜生不逢時,剛剛走上為國家出力的道路,就遭此惡運。我們離散十多年,剛剛相會,話都沒能說上幾句,就去了,叫我總能不傷心。”說完又哭。楊再興副將呼天慶、呼天保二將上前勸道:“羅將軍,人死不能複生,請節哀吧。”良久,羅延慶道:“請你二位先去安頓將軍所部,大家不必過哀,均要好好歇息,待來日盡力殺敵,才好替將軍報仇。”二人去。

(13)內景:夜,皇宮內殿:秦檜與一仆人持燈籠入內(與張邦昌持燈籠入宮如出一轍,奸臣大多行陰)。來見趙構,趙構道:“秦愛卿此時來見,有何要事?”秦檜道:“稟皇上,臣聞田大人去湖廣勞軍,回來說禦酒有人下毒。聖上可曾聽說。”趙構道:“尚未見田思忠來說,禦酒怎會有人下毒呢。”秦檜道:“微臣正在疑惑不解,禦酒本由工部督造,田大人身為工部待郎,回來後又不及時向聖上稟報,此中必有緣故啊。”趙構道:“原來如此。你且去吧。”

(14)內景:大殿,趙構臨朝,眾臣朝拜畢。趙構道;“為何不見田書忠來朝。”無人答應。值殿太監道:“皇上,田侍郎派書吏來報,稱從湖廣回京途中偶感小恙,請求告假。”趙構慍怒道:“速去傳他來見。”

(15)掠影:A、宮使快馬前進。B、田思忠纏頭巾床前聽旨。C、田思忠急穿朝服,乘橋急走。

(16)內景:大殿。田思忠入殿,跪地道:“臣田思忠叩見皇上,願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趙構冷冷道:“罷了,聽說上次勞軍所賜禦酒被人下毒,可有此事。”田思忠道;“臣正欲稟明皇上,此酒由工部督造,送禮部加貼皇封,不知哪個環節出了紕漏,臣因路感風寒,正欲查明稟報聖上。”趙構道;“禦酒係工部督造,出了如此大事,竟然遲遲不報,你可知罪。”田思忠伏地道:“臣有罪。”趙構道:“辜念你金兵入寇時,隨駕有功,不加深究,告老還鄉去吧。”田思忠欲辯無詞,隻好說;“臣領旨謝恩。”拖著疲憊的雙腳退去。

趙構又道:“禮部尚書秦檜勤於王事,兩次舉持科考,為國選材,甚慰朕躬,著加封為太師之職,協理朝政。百官各宜盡忠職守,不可懈怠。”秦檜跪地:“謝主隆恩。”百官退朝。

(17)外景:朱仙鎮外鳳凰山,嶽飛等眾將肅立,一新墳前可見新石碑:“大宋禦前都統製掃北先鋒楊公再興之墓”墳前一簡易牌坊,上書挽聯:

右“先祖英雄,八虎闖幽州,各顯奇能鎮敵膽,血染金沙灘畔,概然浩氣傳千古;”

左“當今豪傑,單騎赴古鎮,獨逞偉力揚軍威,氣貫小商河前,奮勇精神振萬方。”

嶽飛與眾將袖戴黑紗,在墳前再行鞠躬禮,嶽雲全身孝服,舉招魂幡跪拜,羅延慶長跪不起。嶽飛令張保拉起羅延慶道:“兄弟,節哀吧,楊兄弟已經入土為安,我們回吧。”張保又去叫起嶽雲,眾人下山。

(18)外景:朱仙鎮,嶽飛臂戴黑紗,與羅延慶,牛皋,湯懷、張保等從楊再興葬地歸來。隻見一營門官來報:“稟大元帥,今有新科狀元張九成從京城奉調來我軍任參謀之職,等候大元帥接見。”嶽飛道:“快請來見。”嶽飛下馬,張九成跪下道:“大元帥,小生張九成奉命前來報到,聽憑大元帥調派。”嶽飛扶起道;“狀元公何必如此多禮,先生貴為天子門生,本應在天子身邊隨駕,卻為何到這邊遠軍中參謀。”張九成道:“說來慚愧,隻因禮部秦老爺新任太師之職,小生乃一介寒儒,禮數不周,拜見秦太師時未曾備得厚禮,秦太師以為小的有意輕慢太師,故在天子麵前保舉小的來此參謀,請大元帥指點。”嶽飛道:“先生不必多心,先在我軍中休息吧。也可多為我參謀參謀。”對張保:“好生安排張先生,不可輕慢。”張保領張九成去。

(19)內景;嶽飛大堂,嶽飛與眾將議事,張九成亦在。忽聞“聖旨到。”嶽飛等急立。欽差入帳道:“參謀張九成聽旨。”張九成跪地:“微臣張九成領旨。”欽差道;“聖上口諭,著新科狀元,軍前參謀張九成為瞻謁特使,前往五國城探望二聖,特賜予節鉞文書,即日啟程,不得有誤。”又對嶽飛道:“聖上著令嶽飛速命特使就地動身,不可延誤。”嶽飛、張九成道;“臣尊旨。”嶽飛又道:“請問大人,皇上可有省謁表章。”欽差不快道“你問我,我問誰去。”上馬轉身離去。牛皋憤然道:“這殺才,討打。”欲前去追,被嶽飛製止。牛皋憤然道;“肯定又是這秦檜搗的鬼。朝廷用這種人當權,沒有我們的好日子過。”張九成苦笑道:“也怪晚生追名逐利,考什麼狀元,倒不如躬耕林下,做一田舍翁。”

嶽飛引眾人回帳坐下,對張九成道:“特使不可如此,我等既食君祿,便當替君分憂。二帝北轅十多年來,受盡人間多少苦難,為臣子的不能早日迎還,前往謁省是理當如此的,嶽飛倒為特使感到榮幸呢,望特使北去以後,好好侍候二聖,嶽飛將盡早率軍北伐,誓欲迎回二聖。”張九成道:“大元帥如此精忠報國,使晚生十分慚愧。小的一定遵大元帥指點,明日就打點起程。”

(20)內景:嶽飛大堂。張九成上前向嶽飛告辭。嶽飛道:“特使大人,我這裏還有拜謁表章一份,黃金二百兩,我派兩個河北籍老成士兵隨同護送,煩特使轉呈二聖,另有百銀五十兩,送與使官路上盤纏,請勿嫌少。”張九成道:“謝大元帥,小的此番北去,回還之日渺茫,家中尚有七旬父母,居住楊州城外張家村,年老無依。我去後,此生再難相見,我這裏有家書一封,欲投與家中去,今大元帥既賜助銀兩,我想留三十兩寄去家中,煩張將軍待方便時,托人投遞過去,聊補老父母度日之艱。”說完含淚欲滴。嶽飛道:“使官不必憂傷,此銀盡管帶去,既然令尊如此艱難,嶽飛再另作安排。”牛皋在旁早看急了,眼睛發紅,啞聲道:“太傷心了,秦檜這廝如此奸詐,待我進京時伺機砍了這廝。”對張保:“張兄弟,你在我俸銀內支銀五百,贈與狀元父母。”湯懷道:“我贈二百兩。”吉青道:“我也二百兩。”眾將多有捐贈,張九成見狀慌道:“豈敢,豈敢驚動各位將軍,小人何德何能,敢要各位將軍解囊。”牛皋叫道:“快莫客氣了,我們也是看你遭奸臣所害,殃及老父老母,才肯助你。”張保道:“大元帥,剛才各位將軍共捐贈二千四百餘兩。作何處置。”嶽飛道:“此例不可亂開,既然大家孝敬狀元公父母,就破例吧,你將銀收好,派專人解往使官府中,以慰老人期盼之心。”張九成頓時大哭,朝嶽飛及眾將拜道:“大元帥,各位將軍,小生今生難以報答,來生做牛做馬也要報答各位大恩。”嶽飛道:“好了,使官可以放心去了。”又道:“使官北去,必須經過金營,須去一位將軍護送,那位將軍願去?”湯懷大聲道:“末將願往。”嶽飛道;“張兄弟有勇有謀,張使官盡可放心。”回頭關照湯懷:“兄弟,你須十分小心,到時候我會派人去接應你。”湯懷道:“好,我去也。”對張九成道:“使官,我們走吧。”湯懷前行,張九成與兩個軍士隨後,四騎奔馳而去。

(21)外景:金軍大營前,湯懷等四人至,湯銀盔銀甲,頭頂槍尖各一綹紅纓,胸披一塊紅巾,紅白相映,十分威武雄壯。策馬來金兵營前,大喝道:“兀那金兵聽著,我乃大宋軍前統製湯懷,今奉令要送新科狀元、皇帝特使前往五國城探謁先皇,速去通報你家主帥,讓出道來,讓我們通過。”一守們將道;“原來是湯南蠻到了,我家狼主倒還敬你,你且等著,讓我去報請狼主定奪。”

(22)內景:兀術大帳。大營守門將來報:“啟稟狼主,今有宋將湯懷在營門前通報,說要護送特使去五國城探謁兩個老皇帝。是否讓他過去,請狼主示下。”金兀術道:“現今正值北國嚴寒,冰凍三心之時,競有如此忠心的人。我平生最敬重的就是忠臣,傳令三軍,讓開道路,讓他過去。”門將道:“遵命。”轉身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