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三月,氣候宜人,並無半絲涼意。此時陽光溫暖和煦,兀自懶洋洋撒將大地萬物上,使人心下軟綿綿,舒服至極。陽春之季萬物生機勃勃,樹木蒼翠,枝葉蓊鬱,鳥鳴雀躍,好不熱鬧。
這裏便是嶽陽樓,此樓處於嶽陽城西,下瞰洞庭,遙對君山,北通巫峽,南及瀟湘,氣勢宏偉景色壯麗,古來便冠之“洞庭天下水,嶽陽天下樓”的美譽,便是江南三大名樓之一。
此時既是春暖花開,鶯飛草長之時,遊人甚多。大都是慕名前來遊玩的巨賈大官或是些富貴子弟。遊人比肩接踵,人來人往,熱鬧非凡。又有些賣雜食玩物的小貨商夾雜其中,各自吆喝著,聲音拉長尾巴,洪亮亦且嘶啞。
這時便見一名身著白衫的少年書生手持把折扇,牽了匹棕紅大馬,沿著路旁緩緩前行。遇上遊客便大聲喊道:“借過,借過,有馬,請大家讓讓罷!”可人湧如水,哪有避讓的道路。少年書生無法,隻得慢慢沿道旁向前挪著步子。過了半天卻還沒移過幾步,心下惶急,遊玩的興致不免大減。忽見他轉頭向左,朝足下湖中望去,頓覺眼前一亮,湖水清如明鏡,波光粼粼,一碧無垠,湖中白帆點點,雲影波光,氣象萬千。麵朝湖水,感覺有微風拂麵,舒服至極。不禁失聲道:“李太白有水天一色,風月無邊之句敘之若此,今日一見果真妙極.”他說話聲音雖大,但旁邊遊人鬧聲鼎沸,卻無人答理這窮酸。
這少年書生便也不走了,讓馬兒站立身旁,自己仍望向波濤澎湃的湖麵。呆立了半晌,忍不住拍手大笑道:“範文公作《嶽陽樓記》,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嶽陽樓之大觀也,妙極,簡直妙極。”旁邊的遊人聽到掌聲皆側眼朝少年書生望去,心想這少年忽而大喜,忽而拍掌,八成是個瘋子。少年也沒察覺到四周遊人驚異的望著自己,又道:“先人所作固然恢弘大氣,但若真見到這些景象,隻怕是不能用言語形容的了。”又想唐代有位大詩人杜少陵有詩曰“昔聞洞庭水,今上嶽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既以淒楚的語言道出了經曆安史之亂的離亂漂泊,又以滿腔熱忱心係國家安危,其悲壯蒼涼,催人淚下。想到此時兵荒馬亂,民生疾苦。內有朝中奸臣結黨營私,搜刮民脂民膏。外有金兵騷擾邊境,屠殺大宋子民。不覺心中悲涼,悶悶不樂,靠在道旁的欄杆上,兀自癡癡發呆。
不知過了多久,這少年書生才緩緩回過神來,正欲牽馬前行。忽聽道路南側有人大聲吼道:“今日嶽陽樓給我長平幫包了,你們這幹閑雜人等速速離去吧!”那書生倒想瞧瞧是誰在大呼大喊,但苦於道上人多,伸長了脖子也看不清那人身在何處,隻得凝神再聽。
不久那人又吼道:“嘿嘿,還沒有人走?是要老子動手攆你們不成?”這時,人群騷動,這多的遊客登時便鴉鵲無聲了。不久便有人道:“這嶽陽樓又不是你家的,我們怎的要走啊?大夥說說,是不是啊?”這時便有許多人隨聲附和著:“是啊,是啊。”更有兩個粗大的聲音叫嚷著:“你這野蹄子算個老幾,有啥能耐要我們走啊,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的那妖怪模樣。”
那少年書生聽見有人出言諷刺那霸道之人,心中大感快慰。既而又是驚奇,想道:“這來人怎麼恁的狂妄,待要把遊人全都趕走,一人呆在這裏賞玩麼?到那時一人孤單之極,又有甚樂趣?”再一想,那人提及長平幫要來此,長平幫卻又是何門何派?但既是幫派前來,決計不會是一人。又一想,仗著人多便可來這裏橫行霸道麼?眾人遊玩的好好的,意猶未盡,卻要被人趕出樓去,那人卻也真是無理至極,當下心中自是氣憤難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