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這是唐朝詩人柳宗元被貶湖南永州時寫的一首詩,詩裏描寫的乃是永州冬天的景象。當然,現在距離柳宗元出生的年代還遙遙無期,他這人能否再出現在史書上也未可知,不過,這首詩對冬天的描寫絕對正確,
如今,薛斐眼裏便是這樣一副景象。
不管是遠方,還是近處,除了白色還是白色,白茫茫的一片在視野中展了開來,明晃晃的甚是耀眼。如此景象,看得久了,眼睛便隱隱覺得刺痛,這時,就需要抬頭瞧一瞧頭頂的天空了,雖然,雲朵是白色的,然而,在白色的雲朵後麵,天卻是藍色的。
大業十一年,元月十一日,申時初。
原野上,走來了一群人,薛斐便在這群人中間。
說是走其實並不恰當,薛斐一行其實是坐在雪橇上,十幾個人分別乘坐四輛雪橇,每輛雪橇由七八條獵犬拉著,獵犬嗷嗷叫著在雪地上飛快地向前奔跑。河南自然是沒有北地冰川特有的雪橇犬,不過,瓦崗山裏的獵犬頗通人性,隻要稍作訓練,並不比那些專門拉雪橇的雪橇犬相差太多。
這個雪橇是薛斐發明的,拉雪橇的獵犬也是由他訓練的。
冬天一到,大雪封山,不管是步行還是騎馬行進皆十分困難,各個山寨之間的來往和交流也就斷絕了。一般情況下,大夥兒隻能窩在自己的屋裏靠著前段時間的積蓄來熬過寒冬,隻不過,每一年,都會有人凍死。畢竟,不是每一個山寨、每一戶人家都能攢下過冬所需的物資。
和往常一樣,連綿的大雪覆蓋了瓦崗山,隻是,山寨之間的交流因為雪橇的存在並沒有真正斷絕,相互間也能互通有無,各種各樣的物資能夠通過雪橇從薛家寨運往各個大小山寨,寨民們也就不會缺乏過冬的物資了。
今年,像往常一樣凍死或者餓死人的現象就少了許多。
薛家寨自身儲存了不少物資,瓦崗山裏的那些強盜窩裏也儲存了不少糧食和布匹,然而,單憑這些物資仍然不足以供應瓦崗山的大小山寨。要是在以前,大家隻能各掃門前雪,就算薛家寨想要救助其他村寨,也隻能救助那些距離比較近、和本方也比較親近的村寨了,斷不能像現在這樣,
之所以能夠救助所有村寨,同樣是雪橇的功勞。
既然,雪橇能在各個村寨之間通行,同樣,它也能在大山內外來往,如此,薛斐隨時都能將山外供應的物資運回山內。隻要有這玩意存在,大山裏的供應就不會斷絕。這樣的天氣,道上基本沒人,也不愁被其他勢力知曉。
如此,在山裏人眼中,這雪橇便成了聖物,能夠發明雪橇的薛斐頓時威望大增,如果說,他掃平瓦崗山的大小山賊的舉動讓寨民們對他畏多於敬的話,他發明雪橇救助各個村寨的行為就讓大家對他敬多於畏了!
年關將近的時候,單雄信和徐世績分別回到了各自的家裏。
他們將各自的手下交給了薛斐看管,薛斐幫他們訓練士卒,他們則在山外將庫藏源源不斷地通過雪橇運進瓦崗山。
以前,薛斐都不曾親自帶隊,這一次,之所以帶隊是因為單雄信邀請他到家裏過元宵節,說是有要事相商。
來到這個世界之後,薛斐還不曾出過瓦崗山,雖然,他像是在貪婪地瞧著四周的景物,實際上,他的內心並不像外表顯露出來的那般好奇。畢竟,不知不覺中,他已經來到這個世界兩年多了,不會再像當初那般對什麼都大驚小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