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十九章(1 / 1)

錢誌熙(1960-),浙江樂清白石人。現任北京大學中文係教授、博士生導師。著有《魏晉詩歌藝術原論》、《唐前生命觀和文學生命主題》、《活法為詩》、《漢魏樂府的音樂與詩》、《黃庭堅詩學體係研究》等專著。

再遊福海

暑氣中人苦不醒,還來此地覓清泠。

四周樹向湖心綠,一疊山從林際青。

小閣飛簾人賣酒,長天落日客揚舲。

瀛洲絕似君山碧,移我詩心在洞庭。

鷓鴣天

〖1〗秋初紀事

楊葉招風翠綬長,秋陽如水漾晴窗。初涼已足添清睡,新識旋生改舊章。刪綺語,歇愁觴,人天幾事待評商。挑燈自注枚生賦,講席明朝又一場。

編者附言:有出息的大學教師心裏裝著的始終有兩件事--科研與教學。此詞雖是作者的“夫子自道”,卻也可由此想見多數大學教師的心態與生態。

未名湖閑眺

平湖景熟每重溫,小坐林亭讀夕曛。

雁字幾行書不似,遠山一頁淡如雲。

編者附言:我亦未名湖畔客,閑吟聲裏憶華年--1953至1957年,我20歲前後的4年。古人說“《詩》可以興”;其實,凡好詩,都是有感染作用的,倒並不局限於《詩經》。此詩之於我,不正是這樣的一個例子麼?

夏日抒懷

柳腰老盡不飛綿,又到浮瓜沉李天。

漸覺春紅輸夏綠,心情的的是中年。

編者附言:一、二句用陸遊、曹丕詩文字句,有書卷氣。第三句以“輸”字綰合“春紅”與“夏綠”;是從“綠肥紅瘦”、“紅了櫻桃,綠了芭蕉”、“雹碎春紅,霜凋夏綠”等前人蹊徑之外踏出的一條新路,既是典型的夏日情景,又是“中年”心態的形象寫照。“的的”(dìdì),明顯的樣子。一作“旳旳”。

謁武侯祠堂

武侯錦裏有祠堂,英爽千秋似未亡。

廟貌巍巍冠峨峨,市煙漠漠柏蒼蒼。

高光遠業知難複,管樂奇才忍自藏。

萬裏巴山子規鳥,不應啼過臥龍岡。

清華園謁王靜安先生紀念館(三首選二)

鬆蓋亭亭柳似旌,春風片石拜先生。

清波一躍渾閑事,卻是神州魯殿傾。

岡巒披繡淨無塵,靉靆春雲護翠瑉。

選得琅嬛清絕地,花香如夢祀靈均。

編者附言:前一首三、四兩句於跌宕映襯中見出對國學大師王國維先生的推崇。“魯殿”,魯靈光殿的簡說,曆來用作碩果僅存的人或事物的象征。後一首更直接以“靈均”(屈原的字)稱呼王國維,可見這位大師在後世學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車行寧安道中有懷吳漢槎貶謫之事

海東景物逐人移,山色尚留遷客悲。

邊柳承風不多舞,塞雲含雨隻低垂。

當年漂泊烏頭恨,後世流傳馬角詞。

一樣思親兼吊古,蕭條異代不同時。

甌江輪上吟

立向舵樓海氣溫,青山伴我下甌門。

日邊帆錦胭脂色,江上秋雲淡墨痕。

趨浪鷗群四五點,粘天漁舍兩三村。

季鷹也有鄉關感,莫寄天涯故舊聞。

水龍吟

伊春紀遊

乙酉夏杪,應黑龍江大學杜桂萍、張安祖兩教授之邀,予夫婦與趙敏俐教授伉儷結伴北行,遊覽伊春。北國林都,世外桃源,清景沃目,為平生所未有。歸填此詞卻寄。

壯遊萬裏歸來,蜷身還向書窗底。陳編蠹簡,炎天長日,車聲沸耳。苜蓿生涯,蟲魚事業,古今如此。憶輕車前日,千山縈繞;也曾到,清都裏。翠嶺碧天無際。映澄江,畫樓霞綺。龍巒鳳野,閬風懸圃,自然神麗。濯足清流,振衣遠嶠,夢中猶記。算他年招隱,移家泛宅,向此中是!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