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節 化學因素與微生物的生命活動(2 / 2)

三、氧化劑

氧化劑是能自由地供給氧或能從其他化合物釋放氧的物質,它作用於微生物蛋白質結構中的氨基、羥基或其他化學基團,造成代謝機能障礙而致死微生物。常用的氧化劑有:

(一)高錳酸鉀(KMnO4)

高錳酸鉀是一種強氧化劑,0.1%的高錳酸鉀可用於皮膚、水果、炊具的消毒;2%~5%的溶液作用24h可殺死芽孢。在酸性溶液中,其殺菌力增強。其缺點是遇有機物則作用生成不溶性的二氧化錳沉澱而降低殺菌能力,所以它隻能用於已經清洗的物體表麵的消毒,有些國家已停止作為消毒劑使用。

(二)過氧化氫

它是一種活潑的氧化劑,作為消毒劑其使用濃度一般為1%~3%。例如1%~1.5%過氧化氫用作含漱液,3%的溶液用於傷口消毒。缺點是化學性質不穩定,容易失效。另外過氧化氫對人體皮膚、黏膜有腐蝕作用,吸入過多會使人中毒。

(三)過氧乙酸

過氧乙酸是高效廣譜性殺菌劑。其使用濃度為0.05%~0.5%,可用於塑料、玻璃製品、環境以及水果、蔬菜、雞蛋等食品表麵的消毒。缺點是有一定的刺激性。

(四)氯

含氯消毒劑是指溶於水中能產生次氯酸的消毒劑。氯氣常用於水的消毒,如遊泳池內水等,常用劑量是0.2~1mg/kg氯氣。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價格低廉,具有廣譜殺菌作用,是我國使用最普遍的一種消毒劑。可用於自來水、某些食品和環境的消毒,其使用濃度為0.5%~5%。缺點是堿性太大,有一定的腐蝕性。

(五)碘

碘是一種廣譜殺菌劑,常用2.5%碘液,殺菌力較強,用酒精配成碘酒殺菌力更強。用於皮膚、醫療器材、水和空氣的消毒。

四、其他有機物

有機物致死微生物一般是通過使細胞蛋白質變性凝固。

(一)醇類

醇類具有一定的殺菌能力,常用的是乙醇,其殺菌力與濃度有關。70%左右的酒精殺菌力強,殺菌機製是使細胞蛋白質脫水變性而破壞其代謝機能。70%酒精適用於皮膚、體溫計、外科器械等的消毒。

(二)酚類

酚類消毒劑性質穩定、生產簡易,對大多數物品腐蝕輕微,但殺菌力有限。例如2%~5%的苯酚(又名石炭酸)溶液用於器械消毒和室內外噴霧消毒及糞便消毒;來蘇爾是甲酚(對甲酚、鄰甲酚、間甲酚)與肥皂的混合物,其2%溶液用於皮膚消毒,4%溶液用於器械、地麵、排泄物消毒。

(三)甲醛

甲醛是氣體,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殺菌劑,對微生物的營養細胞和孢子同樣有效。37%~40%的甲醛溶液俗稱福爾馬林(可浸泡標本),具抑菌和殺菌作用。生產中常用10%的甲醛溶液熏蒸消毒廠房和無菌室,但使用時要注意操作,因其蒸汽具有強烈的刺激性。

(四)表麵活性劑

表麵活性劑是指能改變(通常是降低)液體表麵張力的物質。它們能吸附在細胞表麵,影響細胞的生長與分裂,具有殺菌作用,如肥皂、新潔爾滅、消毒淨等。肥皂是脂肪酸的鈉鹽,是溫和殺菌劑,對肺炎球菌、鏈球菌有效,對葡萄球菌、革蘭氏陰性菌、結核分枝杆菌、細菌芽孢無效。另外肥皂也能機械地移去物品表麵的微生物。

新潔而滅(季胺鹽)是常用的消毒劑,高度稀釋時具有抑菌作用,稀釋度小時具有殺菌作用,同時它也有去汙作用,是一種有效而無毒的消毒劑,一般使用濃度為0.05%~0.1%,用於皮膚、小型器皿表麵的消毒。杜滅芬也是消毒劑,其使用濃度為0.05%~0.1%,用於皮膚、器械、布品、塑料等的消毒。

五、化學療劑

化學療劑是指能直接幹擾病原微生物的生長繁殖而可用於治療感染性疾病的化學藥物。與外用消毒劑不同的是其有嚴格的選擇力,隻對致病菌表現出殺菌力,對人體細胞基本上是無害的,所以能用於人體內部。這些藥物中有些是抑製微生物生長,有些則是殺菌的。

(一)抗生素

抗生素是一類重要的化學療劑,是由微生物代謝產生的化學物質,具有抑製或殺死其他微生物的作用,是現代重要藥物。目前已發現並已用於醫療的抗生素很多,如青黴素、鏈黴素、慶大黴素等。

(二)抗代謝物

抗代謝物是一些在結構上與生物體所必需的代謝物相似,可以與特定的酶結合,從而阻礙酶的功能,幹擾代謝的正常進行的化學療劑。例如磺胺類藥物是常用的化學療劑,它們的結構與合成葉酸的前體物質——對氨基苯甲酸相似,因此影響葉酸的合成。許多細菌需自己合成葉酸而生長,所以會被磺胺藥物抑製,而人與動物細胞利用現成的葉酸,所以不被幹擾。磺胺類藥物可治療多種傳染性疾病,它們抑製肺炎雙球菌、腦膜炎球菌、痢疾杆菌等效果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