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偉攙扶著張植來到涼亭中坐下,張植遙望著洛陽那巍峨的城池,雖然外城已經不見,依舊不減其雄偉。張植看著洛陽,兩行濁淚卻滾滾而下。在這裏,多年來位極人臣,在這裏,他見證了三次皇位的更替,在這裏,他失去了自己的長子,洛陽這座雄偉的城池給了他太多的記憶。
張植開口道:“偉兒,你知道我為什麼要離開洛陽嗎?”
楊偉萬分詫異,張植不是因為我才離開的洛陽嗎?嘴裏卻道:“孫兒不知。”
張植道:“我離開洛陽,既不是為了生你的氣,也不是怕觸景傷情,想起暢兒,我是為了把奮起(張振的字)帶離這個是非之地,張家隻剩這一根獨苗了,他還年輕啊!這次你打破了君臣之間的禁忌,洛陽必將成為很多有勢力之人欲得之而後快的美食,大劫將至啊!
三年之後,來望都迎娶婷兒吧,這三年,夠這丫頭熬的。偉兒,最後奉勸你一句,如不想取而代之,是到了韜光養晦的時候了,多把心思放到並州的事情上,欲平天下,先富並州啊!”
張植的話同賈詡的話如出一轍,隻是張植想的更遠一些。如果賈詡是一個戰術家中的佼佼者,那麼張植就是一個出色的戰略家。張植是讓楊偉在這個難得的短暫平靜時期在並州積蓄力量,好應對可能出現的大劫。
楊偉恭敬道:“孫兒曉得!”
張植擦幹臉上的淚痕,緩緩站起身,被楊偉攙扶著走回馬車。張植道:“不必再送了,回去吧。”楊偉恭敬應是。
車隊緩緩起行,楊偉牽著馬,呆呆地站立在原地,目送著在一起生活了六年的親人緩緩消失在官道之上,自己的心也仿佛被割走了一塊兒,空落落地,眼眶也不禁濕潤了起來。
楊偉在晚飯時間才騎著馬回了洛陽。這一天還真是累啊,累得不是體力,是心。看著熟悉的街道,兩旁的屋舍,洛陽仿佛亙古未變,隻是有些人來了,有些人走了,變得隻是這些住在這裏的人罷了,誰也帶不走這座洛陽城。
楊偉真的不明白,姒昌為了這些根本不屬於自己的東西,竟然可以殺死自己的親人,這到底是為了什麼。這世上隻有親情才是最為可貴的,失去了就再也別想得到,姒昌以後一定會後悔的。
這也是楊偉為了給張暢報仇,寧可把天給捅個窟窿的原因,楊偉對於親情是最為看重的,這些人觸碰到了楊偉的逆鱗,楊偉又怎能不怒!而且楊偉是一個辦事不計後果的無法無天的家夥,因為以前隱藏得好,給人的感覺是溫文爾雅、待人和善,甚至就連黃巾反賊都請求盧植網開一麵,所有人都沒想到楊偉的報複會是如此的直接,如此的叛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