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魚在江湖漂,能否離開藥
2006年10月中旬,上海、北京等地相繼發生多寶魚藥物殘留超標事件。10月底,上海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采集30份多寶魚樣品對禁用魚藥、限量魚藥、殘留重金屬等指標進行檢測,結果發現這些多寶魚樣品全都含有硝基呋喃類代謝物,部分樣品還被檢測出孔雀石綠、恩諾沙星、環丙沙星、氯黴素、紅黴素等多種禁用魚藥殘留。11月19日,上海市宣布暫停銷售多寶魚,隨後各地相繼展開對多寶魚的檢測,查出多種禁用魚藥。全國各地水產品批發市場相繼發出停止銷售多寶魚的通知。
多寶魚,有裙邊,膠原蛋白含量高,肉質鮮美。由於養殖環境的差異及多寶魚本身抗病能力較差等原因,多寶魚養殖技術要求較高。一些中小養殖者在技術不過關的情況下,大量使用違禁藥物,用以預防和治療魚病,直接導致多寶魚藥物殘留超標。
硝基呋喃類抗菌劑是一種廣效性抗生素,因價格較低廉且療效佳,廣泛用於畜禽及水產養殖魚類,用以治療由大腸杆菌或沙門式杆菌所引起的腸炎,養殖魚的疥瘡、赤鰭病、潰瘍病等。硝基呋喃類抗菌劑常見的有四種藥物,呋喃西林、呋喃唑酮、呋喃它酮和呋喃妥因。
長時間或大劑量應用硝基呋喃類藥物均能對動物體產生毒性作用,獸醫臨床上經常出現有關畜禽類呋喃西林、呋喃唑酮中毒的事件。呋喃它酮為強致癌性藥物,呋喃唑酮為中致癌性藥物,有繁殖毒性實驗結果表明,呋喃唑酮能減少精子的數量和胚胎的成活率。此外硝基呋喃類藥物在動物體內的半衰期短,代謝速度非常快,但其代謝產物能夠與組織蛋白質緊密結合,以結合態形式在體內殘留較長時間,且毒性更強。鑒於硝基呋喃類藥物及其代謝產物對人體長期食入有致癌、致畸胎及安全顧慮,1995年起歐盟禁止硝基呋喃類藥物在食用畜禽及水產動物使用。2002年,我國農業部規定,硝基呋喃類化合物禁止用於所有食品動物。
恩諾沙星、環丙沙星、氯黴素、紅黴素都是抗生素類藥物,並且環丙沙星和氯黴素也都是國際國內禁用魚藥。經常攝入“有抗食品”,食品中的抗生素會進入人體,並產生蓄積,時間長了,體內的細菌都會由於不斷接觸各種抗生素,從而在其作用下產生變異,出現耐藥的細菌株,並不斷傳代,形成具有耐藥性的細菌株。由於“有抗食品”中可能含有各種抗生素,因此細菌可能對各種抗生素都會產生耐藥性,一旦這樣的細菌感染機體,那麼各種抗生素都難以對該類細菌發生作用,從而使得疾病難以控製,甚至能危及病人的生命健康,其次,抗生素在殺菌的同時,也會造成人體損害,如影響肝、腎髒功能,胃腸道反應及引起再生障礙性貧血等,尤其是對嬰幼兒危害更大。
通過飲食獲得的對抗生素的耐受已經給普通家庭帶來的最大擔憂。最近幾年裏經常在臨床上發現兒童使用一代、二代、三代抗生素均無效。在對需要進行抗生素治療的新生兒以及幼兒進行的藥敏試驗中,五成以上的小寶寶對常見抗生素都有不同程度的耐藥性,較往年顯著增加。
而孔雀石綠,是化工產品,既是殺真菌劑,又是染料,它能延長魚的存活時間,使死亡後的海鮮顏色鮮亮,而且消費者很難從外表分辨,所以孔雀石綠很受海鮮運輸業的歡迎,也成為“保鮮保活“的法寶。不過,孔雀石綠在魚體內殘留時間長,且具有較高毒性、高殘留,而且長期服用之後,容易致癌,造成人體畸變、突變等。
並不僅僅是多寶魚,大部分海產品養殖散戶都使用抗生素。海鮮養殖本身投入大,而魚蝦的病害一死就是一大片,損失將非常慘重,所以,養殖散戶在技術不過關的情況下,都會多多少少用些抗生素,以防止海產品死亡。於是,這些抗生素也就經由海鮮進入了人的體內。
2、越戰殘留的殤
隨著農業的現代化發展,農民在農業生產中也大量運用高科技產品,包括生物農藥、農藥混劑等一係列化學產品,不過最受歡迎的和銷量最大的農藥產品是除草劑。目前,市場上除草劑品種多,同時應用技術也要求高,在應用中稍有不慎,就會發生藥害、除草效果不好等問題,除草劑汙染問題也尤其值得關注。
最為著名的除草劑汙染事件要數越戰中除草劑的使用。越南戰爭雖然已經結束了幾十年,但其造成的傷痛仍在幾代人身上延續。除草劑汙染就是其中之一。當年,美軍為了對付藏身於叢林中的遊擊隊員就對樹林噴灑了大量的落葉劑,希望以此來毀掉遊擊隊員的天然屏障,迫使他們失去掩護,從而方便美軍進行空中打擊。在越戰期間,美軍在戰場上使用了總共15種除草劑,其中55%的除草劑的儲藏桶是橙色的,所以又獲得了“橙劑”這一簡稱。這種被稱為“橙劑”的除草劑因為包含有劇毒的化學物質二惡英而對人體造成了巨大傷害,它與癌症,白血病,神經紊亂,孕婦流產以及胎兒畸形之間的密切關係已經得到證實。據悉,橙劑已造成越南上百萬人死亡、殘疾或患上癌症、幾十萬新生兒畸形。
1962年至1971年,美軍在越南噴灑了大約8000萬升除草劑。除了“橙劑”之外,美軍當年還使用了少量的其他除草劑,即所謂的“粉紅劑”,“藍劑”和“紫劑”,而且,範圍還包括老撾和柬埔寨,而“粉紅劑”的毒性更大,百分之百是二惡英。目前,越南南方許多地區的土壤和水源中依然存在“橙劑”的毒素,雖然許多當年遭到噴灑的地區現在又是樹木茂密,但是二惡英毒素已經進入了魚和家禽的肌體組織內,從而對越南人民的生活和健康帶來了長期的危害。雖然美軍噴灑“橙劑”已經過去了很多年,但是,二惡英依然存在於越南的環境中並且進入了越南人的食物鏈。美國科學家的研究表明,在“橙劑”噴灑地區的越南百姓的血液中,二惡英的含量比沒有受到“橙劑”汙染地區百姓的血液高出了135倍。
農田化學除草的開端可以上溯到19世紀末期,在防治歐洲葡萄霜黴病時,偶爾發現波爾多液能傷害一些十字花科雜草而不傷害禾穀類作物;法國、德國、美國同時發現硫酸和硫酸銅等的除草作用,並用於小麥等地除草。有機化學除草劑時期始於1932年選擇性除草劑二硝酚的發現。20世紀40年代2,4-滴的出現,大大促進了有機除草劑工業的迅速發展。1971年合成的草甘磷,具有殺草譜廣、對環境無汙染的特點,是有機磷除草劑的重大突破。
目前,有機磷農藥主要是用於防治植物病、蟲、害。這一類農藥品種多、藥效高,用途廣,易分解,在人、畜體內一般不積累,在農藥中是極為重要的一類化合物,包括大家非常熟悉但目前已經禁用的敵敵畏和常用的對硫磷、內吸磷、馬拉硫磷、樂果、敵百蟲等。
有機磷農藥多為磷酸酯類或硫代磷酸酯類,大多呈油狀或結晶狀,工業品呈淡黃色至棕色,除敵百蟲和敵敵畏之外,大多是有蒜臭味。一般不溶於水,易溶於有機溶劑如苯、丙酮、乙醚、三氮甲烷及油類。有機磷農藥可經消化道、呼吸道及完整的皮膚和粘膜進入人體。其引起的慢性中毒的突出表現是神經衰弱症候群與膽堿酯酶活性降低。有的有機磷農藥可引起支氣管哮喘、過敏性皮炎及接觸性皮炎。
敵敵畏等烈性農藥毒性大,對人畜有致命危險。有的單位和家庭用敵敵畏熏殺蟑螂,導致人員慢性中毒、室內魚蟲花卉等死亡的後果。事實上,在噴灑過程中,有70%的藥劑飄蕩在空中,對環境造成二度汙染。敵敵畏對人體還具有弱致癌作用。衛生部於2008年5月24日緊急通知:禁止使用敵敵畏等汙染農藥殺蟲。目前城市殺蟲允許使用的是“衛生殺蟲劑”而非農藥,其毒性指標已完全達到對人畜無毒副作用的水平。
3、陽光的味道——殺蟎劑
英格蘭金斯頓大學有研究報告:即使是非常整潔的人,平均每張床上的被褥蟎蟲和塵埃蟎蟲也有1500萬隻;3個月不曬被子,將會有600萬蟎蟲陪我們睡眠;而曬完被子後的所謂“太陽味兒”,也被這份報告煞風景地解釋為“蟎蟲被烤熟”的味道。
世界上已發現蟎蟲有50,000多種,僅次於昆蟲,不少種類與醫學有關。近年來發現蟎蟲與人的健康關係非常密切,諸如革蟎、恙蟎、疥蟎、蠕蟎、粉蟎、塵蟎和蒲蟎等可叮人吸血、侵害皮膚,引起“酒糟鼻”或蠕蟎症、過敏症、尿路蟎症、肺蟎症、腸蟎症和疥瘡,嚴重危害人類的身體健康。在一項研究中,科學家發現那些有皮膚病的人每平方厘米有12.8個蟎蟲。而沒有皮膚病的每平方厘米隻有0.7個。按普通人臉一般350平方厘米計算。如果你臉上沒有痘痘,夜裏麵會有245隻左右蟎蟲在你臉上活動,如果你有痘痘還比較多,夜裏麵將有4480隻蟎蟲在你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