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食品添加劑不是魔鬼
一說起食品添加劑,映入人們腦海的往往是防腐劑、色素、增稠劑等,食品添加劑似乎成了過街老鼠,人人厭惡!但,作為食品添加劑本身,真是蒙冤太深,承受了太多本不應該是它承擔的錯!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我們具有悠久的使用食品添加劑的曆史,其次,現代科技助力食品添加劑,讓我們的食品添加劑使用更安全、更合理。
食品添加劑的曆史
食品添加劑的添加和使用不是現代人的首創。早在東漢時期,我國人民就有了使用鹽鹵當凝固劑可製作豆腐的經驗和技術;一礬二堿三鹽做出來的油條也是經常出現在我們早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亞硝酸鹽大概在800年前的南宋就開始用於生產臘肉。公元前1500年,埃及人用食用色素為糖果著色;公元前4世紀;人們開始為葡萄酒人工著色。上千年的食用曆史證明,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劑對人體健康並沒有影響。有研究表明,亞硝酸鹽可以致癌,原因是亞硝酸鹽可以與蛋白質中的氨反應,生成具有致癌作用的亞硝胺,四川人民雖有製作和食用臘肉的曆史,但至今也沒有研究證明四川地區癌症高發。曆史用事實告訴我們,食品添加劑無害!現代生活中,也未曾發生過由“食品添加劑”導致的食品安全事件。
食品添加劑的科學研究
在我國,食品添加劑的生產、銷售和使用要遵守一係列的法律法規,包括,食品安全法、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食品添加劑生產管理辦法、食品添加劑衛生管理辦法、食品添加劑生產企業衛生規範等。這些法律、法規、辦法的製定,均是以科學研究為基礎。例如,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JECFA)對日落黃的安全性評估後提出,日落黃(著色劑,通常用於橙汁、麵包等的生產)可接受的每日攝入量為0~2.5mg/kg體重,那麼體重為60公斤的人,每天的攝入量不應超過150mg。我們國家的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中規定,固體飲料類食品中日落黃的最大使用量為0.6g/kg,那麼150mg相當於半斤固體橙汁中日落黃的含量,顯然一般人一天是飲用不了這麼多的固體橙汁的。同時,JECFA在製定每日攝入量時也考慮到了一般人群每日生活中可能從其他途徑攝入的日落黃,因此,按規定使用的食品添加劑不會引起中毒或其他慢性危害。
那麼專家委員會是根據什麼提出日落黃的每日安全攝入量的呢?答案是科學研究基礎!科研人員首先給實驗動物飼喂一定劑量的日落黃,這個劑量通常較高,觀察可以致一半動物死亡的劑量是多少,這就是通常所說的半數致死量,也即急性毒性實驗。然後再進行遺傳毒性試驗、傳統致畸試驗、短期喂養試驗,評價該物質的亞慢性毒性,根據這三個階段的毒性實驗結果,最後決定是否進行90天喂養試驗、繁殖試驗、代謝試驗。通過這些研究,全麵評價一種物質的安全性。作為人們一日三餐的食品中使用的物質,其安全性更是人們關注的重點,因此,目前允許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均經過上述嚴格的實驗程序,在得到可信的數據基礎上,專家通過討論會的形式,考慮人和動物的區別等一係列的安全係數,最後製定出人類每日的容許攝入量,而食品中允許的最大添加量,通常遠低於每日容許攝入量,因此,按規定合法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基本不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危害!
再次,我們要向那些為了人類健康作出貢獻的實驗動物致敬!他們雖不能言,但他們告訴了我們很多的基礎數據,他們雖不能怨,但我們清楚,我們終止他們的生命時,他們應該有所怨,有所不願!所以,我們人類在感激他們的同時,應該尊重這些用生命換來的數據,要心存敬畏,不能逾越!
2、為什麼要使用食品添加劑
有人說,食品添加劑是現代食品工業的靈魂,沒有食品添加劑就沒有現代食品工業!這話的確如此,也有人計算過,說是每人每天幾乎攝入十幾至幾十種食品添加劑,目前國際上使用的食品添加劑種類已達2萬餘種,其中直接使用的約5000餘種,常用的在1000種左右。日本“食品添加劑之神”——安部司曾計算:一個人每天攝取添加劑大約10克,一年約4000克,與人均每天食鹽的攝入量大體相當。這麼多食品添加劑的品種、使用量又如此之多,試想一下,現代食品人又怎可能躲開食品添加劑?
那麼,為什麼要在食品中添加這些東西呢?食品添加劑究竟是什麼東西?
食品添加劑是為改善食品品質和色、香、味,以及為防腐、保鮮和加工工藝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質。營養強化劑(例如維生素A、維生素D、鈣等)、食品用香料(茴香、八角、花椒、桂皮等)、膠基糖果中基礎劑物質(例如口香糖、泡泡糖等)、食品工業用加工助劑也包括在內。從這裏我們可以分析,使用食品添加劑有這樣幾個目的:
改善食品品質和色、香、味
中國人在形容一道菜或某種食品好的時候,往往愛說“色、香、味俱全”,為了達到色、香、味俱全的目的,廚師及食品的生產者和研發者就開始絞盡腦汁希望迎合消費者的需求,開發和使用食品添加劑就有了市場。例如肉製品在加工過程中,為了保持肉類鮮紅的色澤,往往要添加護色劑,護色劑本身沒有顏色,但它可以與肉中的某些成分反應,使肉製品呈現良好的色澤,我國允許使用的護色劑中,最常用的護色劑是硝酸鈉、硝酸鉀、亞硝酸鈉和亞硝酸鉀。“味精”是烹製美味佳肴不可或缺的明星,它也是食品添加劑——增味劑,增味劑的使用是為了補充或增強食品原有的風味。例如在素食餐廳,他們使用的加工原料都是植物來源,但通過調味、調色,也可以做出“以假亂真”的“肉”來,不僅減少了肉類脂肪的攝入,同時滿足了“舌”對味的需求,保護健康,又增添了生活情趣。
(2)利於保存,防止變質,例如防腐劑。常用的防腐劑包括苯甲酸、山梨酸對羥基苯甲酸酯等;防腐劑可以延長食品的保存期,使加工食品可以長時間攜帶而不會腐敗變質,從而保護消費者的健康。糧食最容易受黴菌的汙染,大米因青黴菌汙染(大米呈現黃色)曾經導致日本的大量食用者中毒,我國多個地方均曾發生過因食用赤黴菌汙染的麵製品而中毒的事件,全世界每年至少有2%的糧食因發黴而不能食用,造成巨大浪費。有研究表明,如果在1噸大米中添加75g雙乙酸鈉,則黴菌的數量可以減少四分之三。雙乙酸鈉是我國唯一允許在大米中使用的防腐劑,最大允許使用量為200克/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