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萬年奇觀(1 / 2)

二十一世紀,人類在科技上取得了巨大的突破,開始了對多種未知世界的開拓。地球人懷著單純的憧憬,以及無限的探求心,向太空進發。

人們將此稱為新領域的時代。

新領域時代下,人們向著太空發射了眾多太空探測器,這些太空探測器,發射到太陽係行星上,月球和火星,成了新領域計劃的主要建設點。

一九九二年,火星觀察者號由美國大力神三型火箭發射升空,拉開了人類全麵探測火星的序幕。然而十一個月後,火星觀察者突然與地麵失去聯係,不再發回信息。

火星觀察者,成了太空中一粒塵埃,無人知曉去向。

二十一年過去了,火星觀察者已經偏隅在火星某個無人知曉的角落。

赤紅色的熒惑之星上,火星觀察者已經有點鏽蝕的機體,突然捕捉到了一副天文奇觀。

在空洞黑暗的宇宙中,太陽係行星並列成了一條線……

同時,雙月同天……

二零一三年十二月四日,美國航天局接收到一組神秘數據,經過艱難地破譯和數據還原,他們看到了一副不可思議的畫麵。

雙月同天,九星連珠……

所有人呆若泥塑,滿臉震驚地看著麵前的畫麵,直到很久眾人才回過神來,監控室頓時沸騰了……

“天啊!我看到了什麼?這不可能!”

“哦,上帝,這怎麼可能?六千年一遇的天文奇觀!”

“難以置信……”

美國航天局很快通過確認,發回這組數據的,是失去聯係的火星觀察者號,可惜火星觀察者號在發回這組數據後,就徹底毀壞了,程序機能徹底癱瘓。

美國航天局已經無暇理會火星觀察者號的下落,那神秘數據還原出來的畫麵,已經讓航天局所有人沸騰了。

公元一一四九年十二月十日,行星彙聚在夜空特定範圍,出現“九星連珠”,可也隻是大致直線,也就是說,並不完全在一條直線上。

根據以往的數據計算,公元二一四九年十二月六日,才會出現六千年一見的天文奇觀――“九星連珠”!

而火星觀察者號發回的數據畫麵,太陽係九大行星,完全在一條直線上!

更加不可思議的是,畫麵上,分明出現了兩個月亮!

這已經是萬年難遇的天文奇觀了!

經過航天局的科學家夜以繼日的數據分析和計算,這次的天文奇觀,即將發生在兩天後!

很快,世界各地的媒體,開始大肆報道這次的萬年才能一遇的天文奇觀。

無數的天文愛好者,從世界各地開始彙聚起來,爭相要見證這萬年奇觀。

……

“天子七日而殯,七月而葬;諸侯五日而殯,五月而葬;大夫、士、庶人三日而殯,三月而葬。”

秦辰放下手中的《禮記》,仰靠在躺椅上,對《禮記》中所描述的古代禮儀,有種由衷的向往。他是學考古的,對古代墓葬風水一類,深有研究。

古代墓葬有著嚴格的階級,下葬日期的規定,甚至連陪葬品,地點,方位,風水局等都有嚴格的要求。

古人認為,墓葬不僅僅是死後棲身之地,他們辛勤勞苦了一輩子,死後應該入土為安,屍骨不應該受到野獸嘶啃,更不應該被人打攪,靈魂要得到安息。

墓葬更是他們死後溝通另一個世界的大門,古代信鬼神,人死後有靈魂,罪孽深重者要進十八層地獄,靈魂高潔者可遇見神明,去神仙的國度。

人若成仙,就能長生不死!

帝王未死前,會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修建陵園,這一點就足以證明,墓葬在古代無疑是王侯將相安身立命的重要大事。

想秦始皇不惜從登基開始,就舉全國之力,耗費數十年之久修建秦皇陵。皇陵裏的兵馬俑,傳言是秦始皇想要到另一個世界,繼續稱王稱帝。

秦始皇生前派遣徐福東渡黃海,尋覓蓬萊、瀛洲諸仙境,並多次親自出巡,東臨碣石,南達會稽,在琅邪、芝罘一帶流連忘返,這一切都無不昭示著秦始皇對仙境的向往。

奈何徐福一去不複返,秦始皇臨仙願望成了泡影。生前得不到長生不死藥,死後也要麵朝東方,以求神仙引渡到達天國,這也就是為什麼秦皇陵坐西向東建造的原因。

成仙,談何容易!

“能知七損八益,則二者陰陽可調。不知用此,則早衰之節也。”

道家認為,認得疾病與衰老,關鍵在於正氣不足和陰陽失調。

若能調和陰陽,修道明心,就可壽與天齊,長生不死!

作為現代人,秦辰對這些成仙、神鬼之說一直嗤之以鼻,疾病、衰老與死亡,是生命過程的必然經曆,企圖逆天改命,長生不死,乃至成仙得道,不過是一種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