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野人突襲(1 / 2)

64勢太極拳是羅天燼根據流傳於世的各家太極拳的拳理,再結合自己的感悟整理出來的最適合自己修煉的功夫,全程緩慢卻充滿了力量感,因為與其他太極拳最大的不同之處就是其動作之中表現出來的剛猛。太極拳雖然講究剛柔並濟、陰陽互生,但表現出來的樣子總是圍繞“圓”這個理念,所以拳法演練時未免讓人覺得柔和。

太極在許多人的眼中,是慢悠悠的,不過太極拳看起來軟綿綿虛不受力,實際上不然,打起來慢悠悠的是太極的練法,練法雖是養生,但是卻有力可拔山的說法。光是起勢時雙腿微分,雙手慢慢上提的慢動作就蘊含了巨大的力量,整個動作需要練功之人把全身的力量全用起來。這時候如果有個人壓著練功之人的雙手,若是初心者也就是被壓製住無法完成動作,但是有精通太極的師傅卻可以把下壓的人慢慢舉起甚至彈飛。

將整套太極拳盡數演練完已需消耗大量的體能,常人不得不收工休息了,更何況羅天燼是連續打了三遍。三遍打完,羅天燼又練起了渾圓樁,渾圓樁,又叫無極樁,配合懶紮衣是太極練法中的起手式。但與尋常渾圓樁又有所不同的是,雖然同樣是曲腿紮馬,雙手環抱於小腹前方。但他的身體卻配合著呼吸在慢慢起伏,好似真的在騎馬一樣;雙手也漸漸合攏像是把懷裏的空氣壓成一個小球,卻又被反彈而不得不緩緩分開形成大圓。

騎馬的動作是馬步的原形,不過他的渾圓樁馬步裏加入了形意拳中的馬形。馬者,獸中最義者也。有疾蹄之功,有垂韁之義,有跳澗之勇。在腹內則為意,在拳中而謂之馬形。其拳順,則意定理虛而道心生,其拳謬,則意妄氣努,而手足五髒失和,清氣不能上升,濁氣不能下降,手足亦不靈巧。古人雲:意誠而後正心,正心則理直,理直則拳中之勁不致妄發矣。《拳經》雲,人學烈馬疾蹄跑,爭功須要膽氣豪,英雄四海揚烈武,定知此式得名高。這是對馬形的形象描述,馬形雖然練的是拳和腳,但其實是借四肢引動全身的氣血,調理身體。

而雙手合抱不斷內壓確實用了“借相”的法門。借相,就是假借意念,製造極為逼真的想象,進而催動身體,做出超乎平時水準的強烈動作和招式。比方說可以幻想自己四肢變成彈簧,以增加跳躍移動的爆發;也可以想象自己身體變成了岩石或金屬,以增強防禦力;形意拳高手更是能模擬各種猛獸的形象等,催激攻擊的氣勢與力量。練到最精深之處,甚至可以單憑氣勢就徹底擊潰敵人內心戰意,可說神乎其技,以至於不可思議。而羅天燼如今就是以借相之法壓縮氣血於丹田之內,希望結成血丹,進入丹道。

武道有心、技、體、氣、勢五大法門。

心,即為心意,隻屬主觀追求的一個理想層次,亦沒有客觀標準,不但是自己的武道精神,隻能意會不能言傳,可悟而不可求,而且據傳說古人修心著可以以自身心意影響天地。

技,即為技法,也就是招數,是如今國術技擊之道的代表,最高境界據說稱之為技近乎道。

體,即為身體,也如今內家拳主修的血肉力量,道家有肉、身為濟世寶筏的說法,身體的一切的根本,也有古武練體者憑肉、身戰天鬥地的傳說。

氣,即為真氣,是一種獨立於身體血肉的另外一股特殊能量,純粹是身體內儲存的能量結合食物的能量或天地元氣所提煉出來的一種能量,它在身體中有自己的運行路線,名為經脈。

勢,即為形勢,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統稱,也是人們常說大勢所歸;也指各種形象,以意念觀想事物的形象,並反應在身體上。施展借相之術,必須先有臨摹範本,並要對其原理萬分了解,所謂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所以羅天燼當初為了修煉借相遊曆了大江南北,又了解的很多科學知識。

借相就是對勢的一種應用,它乃屬於意念層次的技巧,人體本身便具有極強大潛力,隻是在普通情況下不容易發揮得出來,唯獨置身於特殊環境中,這些潛力才能展現,而借相就是借某物的形象引發潛能。

漸漸的,他的呼吸越來越平靜悠長,動作也越來越緩慢。好像睡著了一般,仔細看看。。。。。。他確實睡著了。

子午之時正是陰陽二氣相互轉換之時,從某種意義上說子時和午時是陰陽的轉換點,是天地氣機的轉換點,人體也要注重這種天地之氣的轉換點。而人體上麵是心,心為火,下麵是腎,腎為水,心火容易往上飄,腎水容易往下行,從卦象上來說,這不是一個很好的卦相,真正的好的卦相要讓腎水經過陽氣的運行以後往上走,讓心那點火到腎那兒去,所以講究心腎相交,就是心的火和腎的水要相交,以心腎相交陰陽互濟的能量調養身體,所以古代人練功主要練的是子午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