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1 / 2)

當事時,政通人和,百廢俱興,九州處處祥瑞不斷,漸有一副欣欣向榮的景象。

辰皇元年,時有伊洛城,因地處江南一帶,綠茵嫋嫋,溪水湍行,湧見出富饒土地,故,亦有“魚米之鄉”之美稱。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瞬間,流年已輾轉了百年。

故國依舊,民安國泰,幾經歲月蘊養,後又因地製宜,靠水吃水,人口漸也多起。

伊洛城日益繁榮,昌盛,因而名聲鵲起,百年之中,漸也媲美,九州九城。

城中有一街行,名為,十裏道。

與其他人潮人湧,熙熙攘攘的街行相比,十裏道荒蕪人影,剩下的,隻是冷清。

一裏,五百米,十裏,五千米。

而方圓五千米的青磚,所鋪墊而成的街行,也就組成了十裏道。

此時正直盛夏,萬裏晴空,毫無雲朵,驕陽烈日,如火一般的飄灑於青磚中。

青磚之上,發出了“滋滋”的聲響,而後,又是冒起了縷縷白煙,隱匿在了空氣之中。

延至十裏道之後,有著十多個大小,高低相同的長方台階,台階長約十米,高為半米,結合組成了一個五米多高的台基。

與十裏道的青磚相比,台階所鋪的材料,更為的華麗,竟是北海所盛產的玻璃鑽石。

先不說玻璃鑽石價格不菲,單說如此遠的距離,砌成這樣一個台階,少說起碼都得有上萬斤的重量,而十多個台階,分布均勻,閃爍迷人光色的台基,想想,是要耗費多大的人力?

玻璃磚與青石磚所不同的是,烈日當頭照在其中,光度卻是反彈,而不吸收起熱量。

因此,酷暑之際,踩踏在玻璃磚上,有著一絲絲的微涼。

走在了十多層砌磚之上,像是到了盡頭,隻剩下了一個人煙稀少的空巷。

巷中兩旁,矗立著高高的城牆,往裏,應該是某個非富即貴的大戶人家的居處了。

再抬頭看起,在府門上有一匾,匾上大書“紀府”兩大字。

筆鋒靚麗的同時,一勾一劃之中,細筆分明,顯現出了蒼勁。

想來,這也是經過了,某個大書法名家之手。

如此便知,在五米高的台基前方不遠處,是那結尾森嚴的紀府。

坐北朝南,正門五間,其中府門兩間,由四扇名貴的紅檀木所組成,每扇門上排列著,縱九橫七共,六十三個金黃色饅頭狀的門釘,門中配以黑色的銅輔首,上麵還有著一個獅子頭的印狀。

而不止的是,在府門前麵五米左右,兩座青石獅像守護在府門兩側。

當然,鎮守的不僅是物,還有人許。

五道入口,十扇門,在門的兩側,各有兩個黑袍男子,在府門前,如雕像一般的站立著。

隻見入門之後,便是一個曲折的遊廊。

階下鋪著鵝卵石,往著左右兩側,曼成了一甬路。

宅院可以分為四進院落,而連接於此的,也就是抄手遊廊了。

遊廊上頂,有著金黃色的琉璃瓦,光譜的照射,都被反射了回去,使得宅院內並非炎炎熱夏一般,清涼而又舒適。

時而有丫鬟仆役在遊廊穿梭,又或者停下休憩小坐。

正房南麵兩側有著東西廂房,各三間,與正房成“品”字形排列。

正房對麵是南房,又稱倒座房,間數與正房相同。

四麵的房子,合圍而起,形成了一個四合院。

延至遊廊的盡頭,也就是被包抄著的垂花門了。

每進之間,左右兩扇垂花門,有馨香的冬菊,也有幽蘭的梅芳,各具各態,故而沒有重複之說,而下,還有著三尺左右的青石台基。

一進宅院,亭台假山分布其中,異獸珍禽豢養其內,奇花名木扶疏繁茂,夏有鳴啾,冬有鹿鳴。

二進宅院,有坐落於中間的水榭亭台,由四塊紅柱支撐而起,亭下清水空明,片片荷花漂浮在這之上。

三進宅院,有著重重樓閣佇立而起,鍾樓房塔,無所不有。

在各式的長短不一的青竹掩映下,最後一進的院落後角處,院落之上,題有“陋室閣”三字。

門的左右兩側,有著一副對聯。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紅香檀的宅門,微微的敞開,蔚藍色的舞蝶,惶恐的煽動著翅膀,從裏逃生而出,回歸自然當中。

“林憶柳,你別亂來好不好,你看,我的蝴蝶都被你嚇跑了.”

陋室閣中,傳來了一陣鈴音的嬌笑聲。

迎著宅門,而裏是一間百丈的書房。

房中端坐一個綢服少年,身穿雪白的袍衣,胸口處,繡著雅致竹葉的墨綠滾邊,聊作點綴,看起來更像是片片青葉。

袖口間上,鑲壤著淡淡的金絲線,往綢服下看去,係著一條青色的腰絲,上麵,掛著一個溫潤的玉佩,赤足下,登著青緞白底的小朝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