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部分自救互救知識(1 / 2)

自救和互救是大地震發生後最先開始的基本救助形式。震時被壓埋的人員絕大多數是靠自救和互救而存活的。據統計,唐山大地震後的搶險救災中,搶救時間與救活率的關係為:半小時內救活率95%,第一天救活率81%,第二天救活率53%,第三天救活率36.7%,第四天救活率19%,第五天活率7.4%。這些統計數字說明,搶救生命的過程中,時間就是生命,耽誤的時間越短,人們生存的希望就越大。因此應當不等不靠,盡早盡快地開展自救互救。大地震中被倒塌建築物壓埋的人,隻要神誌清醒,身體沒有重大創傷,都應該堅定獲救的信心,妥善保護好自己,積極實施自救。互救是指已經脫險的人和專門的搶險營救人員對壓埋在廢墟中的人進行營救。震後,外界救災隊伍不可能立即趕到救災現場,在這種情況下,為使更多被埋壓在廢墟下的人員獲得寶貴的生命,災區群眾積極投入互救,是減輕人員傷亡最及時、最有效的辦法。

一定要充滿信心。地震時如被埋壓在廢墟下,周圍又是一片漆黑,隻有極小的空間,你一定不要驚慌,要沉著,樹立生存的信心,相信會有人來救你,要千方百計保護自己。

盡可能防止灰塵進入口鼻。如果隨手可以找到濕毛巾、衣物或其他布料,盡可能用它們捂住口、鼻和頭部,防止灰塵嗆悶發生窒息。

活動身體,清除灰塵和壓在身體上的物體。盡最大努力活動手、腳,並盡可能清除臉上的灰土和壓在身上的物件。

盡量支撐周圍物體,擴大活動空間,保持足夠的空氣。用周圍可以挪動的物品支撐身體上方的重物,避免進一步塌落。

互相鼓勵,互相幫助。幾個人同時被壓埋時,要互相鼓勵,共同計劃,團結配合,必要時采取脫險行動。

設法自己逃離。

尋找和開避通道,設法逃離險境,朝著有光亮更安全寬敞的地方移動。

尋找食物和水,合理安排使用。無法自己逃離的被壓人員,盡可能找到食物和水。

要計劃著節約使用,盡量延長生存時間,等待獲救。這些都找不到,最有效的辦法是喝自己的尿液,循環使用,可以最大限度地延長生命。

保存體力,盡量向外傳遞信息。在周圍十分安靜,或聽到上麵(外麵)有人活動時,用磚、鐵管等物敲打牆壁、水管等向外界傳遞消息。

當確定不遠處有人時再呼救。

為了最大限度地營救遇險者,應遵循以下原則:先救壓埋人員多的地方;先救近處被壓埋人員;先救容易救出的人員;先救輕傷和強壯人員,擴大營救隊伍;如果有醫務人員被壓埋,應優先營救,增加搶救力量。

搜救犬是比較有效的尋找埋壓人員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