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覺得錢不夠用,其實根源在於你壓根不知道自己家究竟有多少錢?
我曾用兩年時間給自己谘詢過的家庭做過調查,發現在我介入規劃之前,絕大多數人不知道自己家裏有多少錢,其中不乏精明能幹持家有道的家庭主婦。
沒錯,我們應該對自己的財產狀況了如指掌,但你很可能一開始就把視線放錯了位置。比如你一定會記得家裏的存款數額,會記得每月的收入,甚至對每一筆開銷也都有詳細記錄,但這還遠遠不夠——誰知道自己家庭的資產負債是否正常?誰能告訴我你家裏的現金流處於怎樣的狀況?
這兩個問題很重要!因為它才是反應你家裏真正財務狀況的核心基礎。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你當然不知道自己真正有多少錢,也不知道這些錢可以帶來怎樣的財富增長,更想象不到看起來不多的資金其實可以幫自己抵禦多大的家庭風險!
家庭和企業在財務本質是一樣的,都有收益、有支出,需要設法讓資金變得越來越多,讓自己能夠抵禦的風險越來越大。每個企業都會有自己的兩個核心表格——企業資產負債表和企業現金流量表,它們可以讓一個企業資金狀況一目了然,財務人員就能據此做出判斷,公司的資金應該往哪裏流動,才能做到利益最大化:應該更新設備、提升員工福利,還是對外投資獲取額外收益?
作為一個家庭,其實也離不開這兩個表格。我稱它們為家庭資產負債表和家庭現金流量表。
上麵這張圖就是家庭資產負債表,它的意義在於讓你看清自己的家庭在某個時間點上的現有資產和負債情況。這張表能幫你梳理出來這樣兩件事:
首先,我的家庭資產規模如何,哪些事情在為資產升值做貢獻,哪些資產是閑置著沒有產生實際價值的——比如去年老公花的2000塊錢買來的一塊手表,或者你花3000元買的一個皮包,卻因為種種原因不打算再使用,這就屬於被浪費掉的閑置資產。要優化家庭財務狀況,它們該首先被處理掉。當然,觀賞和收藏不算,因為這也可以納入“使用”的範疇。
其次,它可以幫你看清自己的資產負債情況。這點很重要,卻往往被人們所忽視。舉個例子,A家庭有50萬,再加上貸款來的50萬買了一套100萬的房子;B家庭有20萬,貸款80萬買了套一樣的房子。你能看出兩戶家庭有什麼相同和區別嗎?
相同之處在於他們在添置了一大塊固定資產的同時,也背負了一大筆長期借貸。所以在他們買房子的一瞬間,兩戶家庭的淨資產其實沒有發生變化。但不同之處是B家庭的資產負債率更高,這意味著家庭財務不穩定性也隨之增加。先不說每月償還的貸款會更高,因為問題遠不止這一點——假設該房屋的價格從100萬跌倒80萬,B家庭的資產和負債就完全抵消,也就意味著“零資產”的到來,而如果房價繼續下跌,比如70萬,就會發生資不抵債——瞧!他們已經是負資產了。而此時A家庭還有20萬的淨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