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宮中,像是趙俊這般大的孩子,大部分已經獨立居住了,但是趙俊體質太過虛弱,無論是他的父皇趙頊還是他的母妃宋貴儀,都不放心趙俊一個人出去居住,因此趙俊依舊住在隱玥宮。
第二日,趙俊一大早起床,洗漱過後,便坐上自己的轎子,辭別的母妃宋貴儀,前往坤寧宮為皇後娘娘請安。之後又回到了隱玥宮,用過了早膳,這才去文德殿為趙頊請安,一般這個時間,差不多都是剛剛開完早朝,趙頊在文德殿中休息的時間,趙俊去文德殿為趙頊請過安之後便會前往書庫看書,接著一整天泡在書庫裏,繼續自己的了解這個世界大業的事情。可惜這一日卻出了意外。
這一日,趙俊如同往常一般進入了文德殿,給趙頊請過安,正要離開文德殿,去書庫讀書,此時,趙頊的貼身太監突然傳來消息,說王安石丞相求見,也不知道趙頊想到了什麼。直接將趙俊留在了文德殿中,陪他一起接見王安石。
此時的王安石,正是被罷相一年之後,剛剛又被任命為丞相,一進入文德殿便看到了坐在龍椅上的趙頊和坐在趙頊身邊的趙俊,連忙行禮道:“臣王安石見過陛下,見過三皇子!”
趙頊受了王安石的禮,馬上說道:“愛卿平身!”趙俊也連忙站出來,說道:“趙俊見過王丞相!”在趙俊看來,神宗時期唯一能讓他看得上眼的文臣也就隻有王安石一個罷了,其他的要不就是世家大族的傀儡,要不就是認為祖宗之法不可廢的窮酸腐儒,或許文采出眾,但是卻是大宋積弱的罪魁禍首,是名傳天下,青史留名的文人,卻不是一個合格的官員。
也可能是趙頊在刻意考校趙俊,王安石進來之後,並沒有急著問王安石出了什麼事情,而是對著趙俊問道:“小三,你咱們看待變法?”
才剛剛五歲的趙俊仔細想了想,用他那奶聲奶氣的聲音嚴肅的說道:“父皇,不是兒臣危言聳聽,而是兒臣認為,變法勢在必行,若是不變法,依舊一成不變的話,兒臣可以毫不客氣的說,我大宋在百年之內就會滅國!”趙俊說的可是實話,甚至已經說讀多了。知道,現在可是熙寧八年(1075年),北宋卻是在1127年被金人攻破了都城開封,說成滅國絲不差,但是這種話是麵對一個帝王可以說的嗎?
話一出口,趙俊便暗自後悔,畢竟在前世那個言論自由的時代活了二十年,二十年的習慣還是沒能改得過來,一出口就是滅國這種說法,趙頊不生氣才怪。果然趙俊偷眼去看趙頊,果然發現趙頊的臉色依舊陰沉了下來。
王安石卻是大喜過望,他也沒想到,大宋三皇子,素有神童之稱的趙俊居然如此看好變法,馬上開口為趙俊辯解道:“陛下息怒,陛下息怒,童言無忌,童言無忌啊!”
趙頊臉色變了變,說道:“你繼續說,從哪裏得到的結論?”
趙俊也知道現在騎虎難下,若是不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隻怕他再也沒有出頭之日,隻聽趙俊說道:“父皇,兒臣這幾年來日夜在書庫讀書,從書中了解到了我大宋現在的狀況,大宋現在雖然看似繁華,實際上國力異常空虛,士兵戰鬥力極其低下,外有強敵窺伺,內部還不斷的有反賊起義,若是不作出改變,長此以往,隻有兩個結果,以是被外界強敵滅國,二就是被內部義……額……反賊推翻,沒有第三個結果,若想改變這個結果,隻有在我大宋內部做出巨大的變革這一條途徑,所以兒臣認為,變法勢在必行!”
說實話,趙頊推行變法和王安石推行變法的目的根本不一樣,趙頊是想改變大宋積弱的事實,成為如同秦皇漢武一般青史留名的帝王,王安石卻是看到了大宋的危機,想要改變大宋命運,雖然他並沒有趙俊看的那般清楚。畢竟趙俊的看法來自後世,旁觀者清也適用於這個事情。
過了許久,趙頊和王安石結合大宋的現狀和趙俊之前說的話,這才發現,原來,趙俊並不是危言聳聽,看向趙俊的目光也終於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