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這場以清炒紅薯尖兒為主菜的小宴結束後,身在雲中的大秦朝聲名赫赫的幾位文臣武將便對自家的牛羊肉沒了興致,整日裏對秦遠家那清香的綠色小菜念念不忘。
這導致秦遠進入真正的出發準備階段的同時,還得日防夜防,防賊似的防著辛勝程邈等人將地理的嫩葉一掃而光。
距離紅薯和土豆成熟的秋天,還有不到兩個月,秦遠打算就這一兩個月時間,深入草原,直抵龍城,將通商草原各部落,以通商的名義建立護商軍驛的一應事務落實,交由蒙恬去管理即可。隨後便能帶著成熟的糧食回鹹陽向嬴政交差。
雲中城外的擴展軍營早已竣工,而肩負撐起軟治草原的通商總驛,在鄭國高徒孟符、材官將軍章邯的幫助下,也基本竣工,現下由扶蘇檢查著做最後的完善。
秦遠一麵派小桃日盯夜守看著辛勝,叫他做“護菜將軍”要稱職,一麵做些神秘準備。
粗狂好戰的北方草原各部落,即便匈奴單於被俘,頭一大部落瓦解,也不會輕易臣服大秦朝,秦遠深知這一點,所以他這短時間埋頭準備了更多這時代所沒有的東西。
蒙平則帶著十人小隊,和孟薑女的家仆們做著磨合演練,誰也不知道在草原裏會遇上什麼事,秦遠要求盡量做到萬無一失。
終於,對如今的大秦朝平定北方有這重要意義的“通北總驛”完全竣工。
通北總驛的牌匾由秦遠書寫,那是在其餘人眼中充滿了新奇的簡書楷體。
今日掛牌,也是秦遠通北商隊的啟程之日。
整個雲中城的民眾將新落成的總驛圍得裏三層外三層,硬是由蒙恬的護衛營生生花了半個時辰才擠開了一條通往遼闊北方的通道。
秦遠抬頭望著“通北總驛”的牌匾,心聲感慨,這坐落於黃河邊的大驛站,發展順利的話,作用可堪比萬裏長城!
秦遠似乎看見了由此驛站通往北方見不到盡頭的遙遙商路,期間在大草原間點綴著無數小型軍驛……
“上路咯!”
秦遠豪邁高呼,一身胡商裝束當先一馬踏上了草地。
驛站有了,路還沒趟出來。
緊隨其後的是一身護衛裝束由蒙平領頭的十人騎隊,隻有阮鎮臨仍舊步行,秦遠說他太沉,馬兒太可憐,不讓他騎。
再後麵便是孟薑女和手下數十名得力護衛領銜的馬隊,馱負著第一批進草原的各類商品,由孟氏商社的仆役和雲中郡的精幹吏員照看著。
秦遠這大約兩百餘人馬的長隊在火紅的朝陽下沒入草原深處一個時辰之後,河邊的軍營裏開出了一隊軍馬。
這是秦遠關於此次草原謀劃裏最重要的一環。
這些軍馬由蒙恬帳下足以勝任一軍之主將的兩個最有潛力的校尉帶領。
他們日後的駐紮點,便是星羅密布於草原各處的軍驛。
駐了軍的驛站,便是軍驛。
這一謀劃由蒙恬親自準備和日後的操持。
這些軍人,或許便是一去不返。
他們需要駐紮在草原,直到各部落的牧民們習慣於依賴秦朝的生活物資,習慣於依賴各軍驛的固定幫扶和管理時,直到大秦能夠依托於各個軍驛站建立縣治時,才算完成這第一道軍令。
而當縣治建成,他們很可能將直接轉化為首批駐縣兵力。那時他們也奉獻了最熱情的青春年華,成了最穩重可靠的普通縣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