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銳聽後,眉頭緊鎖,顯然在認真權衡張曉的觀點。片刻沉默後,他開口道:“你說得沒錯,張曉。我過於專注於任務效率,忽略了夜晚作業的風險。確實,保障隊員安全是我們的首要責任。那麼,你有什麼具體的防禦方案嗎?”
張曉見李銳態度有所轉變,便提出了詳細的防禦部署計劃:“首先,我們將現有隊員分為兩組,一組繼續值守,監控倉庫內外狀況,隨時準備應對突發情況;另一組則抓緊時間休息,確保明天清晨能夠精力充沛地投入工作。其次,強化照明設施,增設移動探照燈,消除視野盲區。再者,利用現有的鐵絲網、障礙物等材料,在倉庫入口處構築臨時防線,並在關鍵通道設置報警裝置。最後,通訊設備需保持暢通,確保與基地的即時聯絡。”
李銳聽完,微微點頭,對張曉的防禦方案表示認可:“你的考慮確實周全,我們就按此方案執行。今晚值守的隊員要加強警惕,休息的隊員也要保持通訊設備在手邊,隨時待命。明日清晨天亮後,我們再全速推進物資整理工作。”
得到李銳的同意後,張曉迅速組織隊員落實防禦措施。倉庫入口處,鐵絲網與障礙物交織成一道堅實的屏障,探照燈將周邊照亮如白晝,任何試圖靠近的不明物體都將無所遁形。內部空間,備用電源驅動的應急照明係統全麵開啟,確保每個角落都被光線覆蓋。隊員們按照分組安排,一部分人手持武器,目光炯炯地守在監視器前,另一部分人則在臨時搭建的休息區內靜心休整,手中的通訊設備始終保持開機狀態。
正當隊員們按照新的防禦部署專心致誌地執行任務時,一陣急促的敲擊聲突然從倉庫外傳來。警戒組成員立即調高探照燈亮度,隻見一群疲憊不堪但眼神充滿期待的幸存者正聚集在倉庫入口處,其中一位年長者揮舞著手中的破舊旗子,大聲呼喊著請求援助。
這一突發情況讓隊員們有些措手不及。張曉與李銳迅速交換了眼神,均意識到這是一個需要謹慎處理的新挑戰。張曉快步走到通訊設備旁,向基地指揮官彙報了這一情況,同時詢問應對此類事件的指導方針。
指揮官在收到消息後,很快做出了回應:“張曉,你們遇到的情況並不罕見。在這末世之中,尋求庇護與合作的幸存者絡繹不絕。基地的政策是盡可能接納並幫助他們,前提是他們願意接受我們的管理,遵守規則,並願意為重建文明貢獻力量。你們可以先進行初步接觸,了解他們的基本情況,然後視情況決定是否引導他們前往基地。”
掛斷通訊後,張曉將指揮官的指示傳達給李銳和其他隊員。他們一致決定由張曉、李銳以及一名擅長溝通的隊員組成接洽小組,走出倉庫與這群幸存者進行麵對麵交流。
來到倉庫外,張曉等人發現這群幸存者約有二十多人,老弱婦孺皆有,衣衫襤褸,麵容憔悴,但眼中閃爍著對生的渴望與對未來的期盼。那位年長者走上前來,自我介紹說是這支隊伍的領導者,名叫王建民,曾是一名社區工作者。他講述了他們的遭遇:家園被毀,親人失散,一路曆經艱險才找到這座看似無人的倉庫,希望能在此找到生存的希望。
然而,盡管王建民及其隊伍展現出誠摯的合作意向,張曉與李銳內心仍存一絲憂慮。畢竟,末世之下,人心難測,他們無法排除這支幸存者隊伍中可能潛藏著來自黑暗組織的臥底。這樣的隱患一旦被引入基地,可能會對整個社區的安全與穩定造成嚴重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