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宿】宿(xiu),古代把星座稱作星宿。
《範進中舉》:“如今卻做了老爺,就是天上的星宿。”
“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
古人認為人間有功名的人是天上星宿降生的,這是迷信說法。
【二十八宿】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人為觀測日、月、五星運行而劃分的二十八個星區,用來說明日、月、五星運行所到的位置。每宿包含若幹顆恒星。
二十八宿的名稱,自西向東排列為:
東方蒼龍七宿(角、亢kang、氐di、房、心、尾、箕);
北方玄武七宿(鬥、牛、女、虛、危、室、壁);
西方白虎七宿(奎、婁、胃、昴mao、畢、觜zT、參shen);
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張、翼、軫zhen)。
唐代溫庭筠的《太液池歌》:“夜深銀漢通柏梁,二十八宿朝玉堂。”
誇飾地描寫星光燦爛、照耀宮闕殿堂的景象。
王勃《滕王閣序》:“物華天寶,龍光射鬥牛之墟。”
是說物產華美有天然的珍寶,龍泉劍光直射鬥宿、牛宿的星區。
劉禹錫詩:“鼙鼓夜聞驚朔雁,旌旗曉動拂參星。”
形容雄兵出師驚天動地的場麵,參星即參宿。
【四象】參見“二十八宿”條。
古人把東、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為四種動物形象,叫作四象。
東方七宿如同飛舞在春天夏初夜空的巨龍,故而稱為東官蒼龍;
北方七宿似蛇、龜出現在夏天秋初的夜空,故而稱為北官玄武;
西方七宿猶猛虎躍出深秋初冬的夜空,故而稱為西官白虎;
南方七宿像一展翅飛翔的朱雀,出現在寒冬早春的夜空,故而稱為南官朱雀。
【分野】古代占星家為了用天象變化來占卜人間的吉凶禍福,將天上星空區域與地上的國州互相對應,稱作分野。
具體說就是把某星宿當作某封國的分野,某星宿當作某州的分野,或反過來把某國當作某星宿的分野,某州當作某星宿的分野。
如王勃《滕王閣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
是說江西南昌地處翼宿、軫宿分野之內。
李白《蜀道難》:“捫參曆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歎。”
參宿是益州(今四川)的分野,井宿是雍州(今陝西、甘肅大部)的分野,蜀道跨益、雍二州。
捫參曆井是說入蜀之路在益、雍兩州極高的山上,人們要仰著頭摸著天上的星宿才能過去。
【昴宿】西方白虎七宿的第四宿,由七顆星組成,又稱旄頭(旗頭的意思)。
唐代李賀詩“秋靜見旄頭”,旄頭指昴宿。
唐代衛象詩“遼東老將鬢有雪,猶向旄頭夜夜看”,旄頭亦指昴宿,詩句表現了一位老將高度警惕、細心防守的情景。
【參商】參指西官白虎七宿中的參宿,商指東官蒼龍七宿中的心宿,是心宿的別稱。
參宿在西,心宿在東,二者在星空中此出彼沒,彼出此沒,因此常用來喻人分離不得相見。
如曹植“麵有逸景之速,別有參商之闊”,杜甫詩“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
【壁宿】指北官玄武七宿中的第七宿,由兩顆星組成,因其在室宿的東邊,很像室宿的牆壁,又稱東壁。
唐代張說詩“東壁圖書府,西園翰墨林”,形容壁宿是天上的圖書庫。
【流火】流,下行;火,指大火星,即東官蒼龍七宿中的心宿。
《詩經.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七月相當於公曆的八月,流火是說大火星的位置已由中天逐漸西降,表明暑氣已退。
【北鬥】又稱“北鬥七星”,指在北方天空排列成鬥形(或杓形)的七顆亮星。
七顆星的名稱是:天樞、天璿、天璣、天權、玉衡、開陽、搖光。排列如鬥杓,故稱“北鬥”。
根據北鬥星便能找到北極星,故又稱“指極星”。
屈原《九歌》:“操餘弧兮反淪降,援北鬥兮酌桂漿。”
《古詩十九首》:“玉衡指孟冬,眾星何曆曆。”玉衡是北鬥星中的第五星。
《小石潭記》中用“鬥折蛇行”,形容像北鬥星的曲線一樣彎彎曲曲。
【北極星】星座名,是北方天空的標誌。古代天文學家對北極星非常尊崇,認為它固定不動,眾星都繞著它轉。其實,由於歲差的原因,北極星也在變更。
三千年前周代以帝星為北極星,隋唐宋元明以天樞為北極星,一萬二千年以後,織女星將會成為北極星。
【彗星襲月】彗星俗稱掃帚星,彗星襲月即彗星的光芒掃過月亮,按迷信的說法是重大災難的征兆。
如《唐雎不辱使命》:“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
【白虹貫日】“虹”實際上是“暈”,大氣中的光學現象。
這種現象的出現,往往是天氣將要變化的預兆,可是古人卻把這種自然現象視作人間將要發生異常事情的預兆。
如《唐雎不辱使命》:“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
漢代鄒陽《獄中上梁王書》:“昔荊軻慕燕丹之義,白虹貫日,太子畏之。”
燕太子丹厚養荊軻,讓其刺秦王,行前已有天象顯現,太子丹卻畏其不去。
【運交華蓋】華蓋,星座名,共十六星,在五帝座上,今屬仙後座。
舊時迷信,以為人的命運中犯了華蓋星,運氣就不好。魯迅《自嘲》詩:“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