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8章 由兒童節目想到的(2 / 2)

如今自己重生回來,很多事情都不會再發生,是不是他也能回到記憶中那個模糊的自己,與如今截然相反的本性?

大概已經是不可能了,重生雖然是最大的作弊器,理論上,他能改變任何事,卻改變不了自己。

可現在這種安詳的感覺,溫暖的水流衝刷著自己本以為完好,實際卻布滿了密密麻麻的傷痕的心靈,那看不見,摸不到,卻時時刻刻影響著自己的傷口,似乎也慢慢的治愈了。

直到門外一聲大喊,是張曉強回來了。張曉強這一聲吼把林俊吵起來了,睜眼看看表,已經快六點半了,正是演動畫片的時候,每天這點他都會準時從籃球場跑回來看動畫。

其他家的孩子也跟他一樣,這個年紀正是迷兒童節目的時候。

可惜,兒時的經典讓人回味,但真讓人再耐著性子看一遍,就沒那閑心了。

最近電視台播的動畫片叫做汽車奔奔,對這部動畫片林俊還是有點印象的,當初也是天天不落的看下來了,重生以後早就忘記了劇情,現在有機會再看一遍,卻興致缺缺。

畢竟一個二十多歲的靈魂,在八歲的軀體裏,這就跟沒重生之前讓他看喜洋洋與灰太狼一樣,感覺也太幼稚了。

現在每到這個時候,對林俊來說都是一種煎熬,偏偏他身邊的人都覺得看這樣的電視節目,正是為了迎合他們這幾個孩子。

林建國兩口子可沒有看新聞聯播的習慣,他們倆就是兩個文化水平不高,能識字也上過學,對時政不怎麼關心,隻計較月工資和生活費的生產線上的小工人而已。

現在就是搖身一變成了個體老板,地位雖然改變了,也沒有辦法一下子提高他們的個人覺悟。

話又說回來了,這個汽車奔奔,主人公叫肯,小狗叫米斯特,充滿了西方文化色彩的動畫片,居然是日本產的……當然,現在看到的國外引進的動畫片都是經過翻譯和配音的,不會讓你聽電視裏的外語,看字幕,主要是片頭的字幕出賣了它的日本出身。

估計這片子也不是近兩年畫的,提前七八年,日本雖然經濟崛起,但是還沒有走出美國的陰影,本來就民族特性貧乏的本土文化,受美國文化的侵略影響很嚴重,就連很多動畫片都是日本人畫美國人的故事。

像林俊記憶中的《六神合體》、《大白鯨》、《宇宙騎士》等等,再算上這個汽車奔奔,都是這樣。

這雖然很悲哀,但是中國的孩子,比起日本來,顯得更悲哀。

本來日本就沒有所謂自己的文化,都是從其他種族取經,七拚八湊組合起來的,也無所謂偏離不偏離,迷失不迷失。

反倒是接著這動畫片,將自己意識形態,價值觀念,潛移默化的傳遍了全世界。

而作為世界人口大國,又是日本鄰國的中國,成為了日本傾銷他這種組合文化的最佳場所。

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在講版權的這段時間裏,日本的動漫製作公司靠著這些用不了多少創作周期的粗製濫造的東西,賺的盆滿缽滿。

等到網絡時代的到來,八零後那些看著日本動畫片成長起來的孩子們,在國產動漫裏再也找不到能迎合自己口味的東西了,所以他們隻能去接受日本的動畫片。

有多少人再說起動畫片的時候,都隻會想到日本?有多少人再談起動畫片的時候,會想到和服?想到溫泉,想到壽司,想到休學旅行?

有多少人再枯燥、單調的高中課程中羨慕那些下午就放學,還能參加社團活動,談戀愛的鄰國中學生的生活?

我們自己放棄了這個市場,又打開國門把外人的東西引進來,十年後在想撿起來丟棄的東西時,卻在一片貼滿“日本製造”標簽的商品中,不知從哪裏下手才好。

究竟是誰說的,動畫片隻是給低齡兒童看的?因為這樣一個沒有眼光的認知,白白放掉了自己家門前的市場,而且還對外人占用不管不問?每每想到這裏,林俊就感到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了!

但他對這個現狀卻感到無能為力,上頭不鬆口,他一個小人物也左右不了整個中國的動漫產業。而且他是玩筆杆子的,但是是硬筆,不是畫筆,寫點故事,寫點文章他在行,畫畫確實沒有那個天賦。

倒是可以考慮請人把自己的小說給畫個漫畫版的,現在海外出版,港台地區的市場就很不錯,日本嘛,這種純中國風的東西怕是會引起抵製的,小日本對這方麵一向是很敏感的,自己的作品恐怕在日本本土很難打開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