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人低頭沉思了一會兒,林俊也不著急,拿起水杯抿了一口,好像在品茶一樣,其實就是白開水。
過了一會兒,林建國這個悶葫蘆總算開口了:“兒子,你說的很有道理,但是我們剛開始做買賣,我跟你媽經曆有限,能管得過一頭就不錯了。要照你說的那樣,難不成我們一邊賣衣服,一邊賣肴菜,還捎帶著幫人賣二手房和車吧?
後麵兩樣雖然不占太多時間,但咱們家沒那門路啊,親戚朋友也沒那麼多房子和車賣。前麵兩樣你把你爹媽劈開,一人當倆人使喚,也夠嗆,這法子說著好聽但不適用啊。”
屋裏的三個女人也瞪著亮閃閃的眼睛看著林俊,那神情是非要他說出個章程來不可。林俊卻說:“爸,你的思維進入誤區了,實際上哪有那麼麻煩?
這法子在咱們生活當中是很常見的,你看村裏的雜貨鋪,有幾十上百種的貨物,光小孩的零食怕得有十幾種花樣,這麼多的東西,總有你要的吧?
今天醬油一點都沒賣,卻賣了十斤醋出去,我照樣有錢賺。
還有那些賣菜的小販,什麼黃瓜、柿子、菠菜多弄幾樣也是同樣的道理。”
全家愕然,過了一會兒,張愛華才說:“小俊啊,你總不會是要我們去開一家賣衣服的雜貨鋪吧?
咱們這屁大點的地方就有三家了,就開的最早的老錢家還好點,馮家和老趙家的買賣實在不怎麼樣啊,咱家也開恐怕連飯錢都掙不出來,這法子比我說的賣衣服還不靠譜。”
林俊苦笑著說:“我可沒叫你們去開這麼個店啊,我說的是這種經營模式,你們思維太僵化了。都別著急,聽我說完!
我知道你們可能瞧不起雜貨鋪的買賣,覺得這算不得什麼有前途的營生,但是八幾年的時候,物資稀缺,這麼個店賺的錢,絕對比你們看到的那寒酸的樣子,超乎想象的多了。
隻不過現在買東西的多了,店鋪也多了,這些東西也就不稀罕了,但是在農村,雜貨鋪還是很有市場的。”
“再想一想,假如我把雜貨鋪放大一百倍呢?是不是賺錢的好營生?那百貨大樓,就是一個放大百倍的雜貨鋪而已,見微知著,什麼東西做大了都賺錢,就是收廢紙的,也一樣能成立集團公司。
你們別笑,不然你覺得那些收費紙的,收來的都到了哪兒去了?他們上麵都有大公司統一收取了一方的廢紙,再賣到造紙廠,還原成紙漿,這可比做木漿造紙省錢得多,還能節約森林資源,實現廢物循環利用。”
屋裏四人聽的眼睛都瞪圓了,林俊卻幹咳了兩聲:“嗨,跑題了。這做大目前咱們還沒那條件,但可以做小。
開雜貨鋪,等人上門,始終是一種消極的經營方法,一個店鋪輻射的範圍有限,不出意外的話,買賣也不會有太大的波折,更別提發展了。
那麼,何不自己找上門呢?
我給你們出個招,買量四輪小貨車,從火車站那兒的小商品批發市場些百貨,什麼都要一些,離不開生活的東西,總有人需要,然後城市周邊的各個集市,輪流著去賣,比開店買賣要強得多,而且貨物多了不像隻賣一樣操心怎麼賺錢,隻管收錢賣貨就是。”
林建國一拍大腿,全家人恍然大悟:“原來生意還能這麼做,就是個小買賣,就有這麼些個門道,看來不動腦子是不行了,還是小俊聰明。”
這番話能受到這樣的效果,林俊就很滿足了。
父母還年輕,性子也來得及改變,重要的是兩個姐姐還有很大的可塑性和發展空間,一定要讓他們養成於是多分析,多動腦子的習慣,畢竟勞心者治人啊。
林俊拿出了一萬塊錢,讚助父母做買賣,林建國兩口子也沒跟自己兒子虛假的客套,就厚著臉皮收了,最後林俊叮囑道:“出麵的事兒,老媽頂著,畢竟您比起我爸來說,心眼更活,嘴皮子也利索點。出力氣,費勁的事讓我爸去幹,遇到急事,媽有機智,爸在一旁看著幫襯,有事私下裏多商量,兩個人實在解決不了的,在回家全家討論。”
全家討論這算客氣的說法,兩口子都知道,兒子這意思是,實在搞不定了再來找他支招兒。
……
普天同慶迎六一,求收藏和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