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末年,朱元璋領兵起義,打了個敗仗,隻剩他孤身一人,後有追兵,在走投無路之時,跑到了太昊伏羲的小廟內,祈禱道:“人祖爺若能保我平安無事,今後一旦得天下,一定依照我的宮殿,替你重修廟宇,再塑金身。”他話音剛落,一隻蜘蛛立即在廟門口飛快地結起了蛛網。元兵追到廟前,見蛛網封門,便追向別處。朱元璋見追兵已走,走出小廟,看到廟後八卦壇中有一龍馬負圖,請到謀臣劉基後將此事講予他,劉基得到啟發,將此圖製作出一本《練兵綱要》,提出避免兩線作戰,用《練兵綱要》思想集中兵力各個擊破敵方,《練兵綱要》已出無軍能敵,先後擊敗陳友諒、張士誠,滅了元建立大明朝,洪武四年便派他的大臣徐達前來重修了太昊陵,來陣州太昊陵進香的人日益增多,城內外人們日益安定。
此《練兵綱要》四子朱棣很是喜歡,洪武晚年功臣宿將被誅殺殆盡,北方軍事均以諸王主之。朱棣用《練兵綱要》創建了神機營,大漠受到蒙古韃靼軍隊阻擊,神機營立即用炮火突擊阻敵,敵軍的防守陣地被神機營的炮火所摧毀,明軍的騎兵部隊發起攻擊,大獲全勝。八年後蒙古兵再次兵臨城下,蒙古兵被引入神機營設伏地區後明軍乘勢出擊,大敗蒙古兵。此後《練兵綱要》一書不知所向。
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陳州城外趙家莊有位神童李勝智,此人三歲能識千字,五歲能吟詩做對,八歲已通四書五經,十一歲已中秀才,因小十五歲家人才允許參加年鄉試,勝智常與長自已三歲的林翼飛,趙順程為友,三人常在順程奶奶家習書,順程背道:“不撫壯而棄穢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道夫先路。昔三後之純粹兮,固眾芳之所在。”低頭想不起來下句了!聖智提醒道:“雜申椒與菌桂兮,豈惟紉夫蕙茞!”順程讚道:“聖智,你說你平常不見你背詩誦詞,為什麼你記的東西比我們兩個還牢固呢?”聖智回道:“其實我用的時間並不比你們少,隻是方法不同而已。”翼飛站起身道:“看累了,還是活動活動筋骨吧。”隻見翼飛頭如波浪,手似流星。身如楊柳,腳似醉漢。此拳法出於心靈,發於性能。似剛非剛,似實而虛,久練自化,熟極通神。聖智專心看翼飛習武,順程道:“科舉將近,你們還是專心看書吧。”聖智笑著道:“你是坐下來,但未必能看的進去。”
奶奶邊忙著針線活邊看著三個孩子,見天色有些晚又怕翼飛踩著幼雞,放下針線去趕幼雞進圈,翼飛也不好意再練,也幫奶奶抓幼雞,奶奶看到院裏沒有幼雞問聖智:“聖智你看幼雞夠數沒?”聖智放下書,站起來掃了一眼道:“共四十五隻,少了五個”奶奶出去果然又在外麵趕找回五隻來,大家都伸大指讚道:聖智不但有過目不忘的本領,還有一目掃萬物的本事。
奶奶又坐下做針線,奶奶家沒有圍牆,拿著針在頭紋上蹭了一下針,抬頭看到遠處有個盲人拿著竹竿敲著地走來,奶奶喊道:“翼飛你看那邊是不是一個上了年紀的盲人,快去接他一下。”翼飛跑了過去,到了老人跟前道:“老人家,我來幫你引路吧?”扶著那老者手回到了奶奶家,聖智搬來了凳子。老人家麵帶微笑邊坐邊謝道:“太感謝你們了,今天遇到好人了。”奶奶道:“我們屋裏還有些粥順程給老爺子盛好端過來。”老人家接來粥更是欣慰很多,道:“你們都是好人。”喝完後要動身,奶奶道:“天不早了,你眼睛又不太方便,路上一個引路的也沒有,不嫌棄的話你就在我們茅草屋休息吧!”老人家笑道:“大嫂子不用擔心,在我眼裏白天黑夜是一樣的,何況離我家也不太遠。”奶奶一招手,翼飛忙起身扶著老人走,老人邊走邊誇翼飛道:“你這孩子真不錯。”翼飛低聲回道:“哪裏,這都是我們當晚輩的應該做的。”二人走了好遠,老人把竹竿交於左手,從身上摸出一本舊書道:“這書是我們家留下來的,我眼睛不好,留著也沒用,就送給你吧。”翼飛推遲道:“不,不,這是你家祖傳的,我怎麼可以收呀。”老人堅持要給,翼飛也隻好收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