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我們住的這座城雖小,但曆史卻很深很遠。別的且不多說,就拿城裏的兩個富有曆史內涵的地區來說:城中心是一個*聚居區,喚作回鄉。元代、明代、清代都從這裏出過大官——什麼元代的丞相、平章政事、樞密使啊,明代保朱元璋的回回啊,清朝的太保、太傅、提督啊。當然我們這些後人在享受著大官們帶來的曆史優越感的同時,更津津樂道——或者說是更惦記著的是那一個個關於他們的神秘傳說;另一個區域就是城北的滿族聚居區,叫做滿城,都說滿清正黃旗葉赫那拉氏的後人就在那裏住,而且慈禧貼身丫鬟的後人也在那兒,康熙爺的聖旨、慈禧老奶奶用過的聖物也都藏匿在滿城裏,還有那個小丫鬟有沒有揩油就不曾知道了……如此等等。平日裏閑時,老頭兒、婆娘們就開始拿這些說事兒來顯擺自己的閱曆了。
我是*人,自是住在回鄉裏。從小就聽得說,城裏的幾座清真寺裏藏著一個秘密。尤其是那座元代的寺。而且,這個秘密在元代時就被編成了一段經文,插到了古蘭經中。插入神秘經文的那套古蘭經就在回鄉流傳了下來,而且還傳說元代時插有神秘經文的古蘭經有很多套,都握在當時有名的阿訇手中。這些書有的被曆史湮沒了,有的代代傳承了下來。可是到今天,這些書究竟在哪兒,誰也說不清了。按理說,在伊斯蘭的經典中無端地插進一段經文是很明顯的,但奇怪的是這七百多年來,一直沒人能找到這段經文。下至普通的信眾,上到精通古蘭經的阿訇,都一直苦苦尋找但一無所獲。
閑話至此。下麵,我們就從這些經文入手去尋找摸索那個壓在清真寺下的秘密……
第一章牛皮紙經書
已是黃昏時候了,太陽的餘暉透過西牆上的玻璃窗射進來,叫人心裏覺得暖暖的。
我一邊坐在夕陽餘暉中獨自享受著這黑夜來臨前的最後一點愜意時光,一邊有心無心地叼著煙翻著姥姥的一摞牛皮紙書皮兒的經本。這些經本我已經翻了不知多少遍了。
“你這個二回子,趕快給我放下!”姥姥一邊說著,一邊從屋外走進來順勢奪下了我手中的經書。姥姥是個十足純正的的穆斯林。所謂的穆斯林就是指信仰伊斯蘭教的人,意思是“順從者”,即順從真主安拉旨意的人。姥姥都六七十歲的人了,“真主”二字已經深深的印入了她的思想之中,真主的旨意成了她日常一切活動的動機。
她一邊奪過我手中厚厚的經書,一邊開始絮叨:“你就是個十足的二回子。說了多少遍了,少拿我的經文!別有事沒事地亂摩挲!抽煙喝酒你哪樣兒不沾啊?拿了我的經,給我弄髒了!整天就知道瞎找什麼‘神秘經文’,找了這麼多時候了,你找到了什麼啊?我和你說,你別給我整天瞎神經!根本就沒什麼‘神秘經文’,經文都是真主給的聖訓;就算是真的有,這麼多年了也早就被人給破解了。那麼多的阿訇、穆斯林,那個不比你強啊!還有你的份……”
我一聽她叫我“二回子”就煩了三分了,又是絮絮叨叨一頓數落,剩下的七分耐性也都沒了,於是立馬起身往外跑。
說是煩,其實我也還真是那麼回事兒。
我叫伊野,人如其名,我從小就野、膽兒大。雖是在*窩子裏麵長起來的,可我從來就不信教,而且見了叩頭禮拜的那套就覺得做作,對那些受穆斯林尊敬的老阿訇向來不屑一顧,這陣子又學上了煙酒,回頭來想想也還真是個“二回子”。其實我覺得,這都八十年代了,在搗鼓這些唯心的東西實在沒意思。
姥姥的姥姥家是地主。她常說,她姥姥家裏多麼多麼的闊綽、多麼多麼的排場。可到頭來,現在咱啥也沒見著,也不知當年的家業去哪兒了。聽姥姥自己的解釋說,是到了她爹的那一輩兒不會操持家業,隻會坐吃山空;又加上當時沒收土地、整天搞批鬥,整個家就這麼給折騰沒有了。每每姥姥拿“當年”說事的時候,我都很不屑一顧,這是姥姥便要拿出她的一大套牛皮紙書皮兒的經書對我說:你還別不信了,這套經書就是當年我們家闊綽留下來的!
這個倒不假!我尤其喜歡拿她這套經書來研究——當然不是研究經文,而是研究那個什麼和清真寺有關的秘密。說歸說,其實我對這個秘密也是半信半疑的,就像姥姥說的——就算真有,可能也早就沒人給破了,有什麼寶貝啊什麼的可能也早就被搞定了——可又一想,從小就聽大人們拿這個說事兒,弄得這事兒是倒糞都不臭了、耳朵聽到也出繭了,要是真的自己能瞎貓碰上死耗子給破了,那不就在這城裏留名百世了嘛!聽說,這套經書還是“地主”那會子家裏養的一個老阿訇給傳下來的。那個阿訇經學造詣極深,精通阿拉伯文,常常救人疾苦,在當時可也算得上是位受人敬重的長者了。這套經文是他年輕學經文時,他師傅傳給他的,為了報答地主對他的照顧,臨終時就把這套經書贈給了家裏。最後不知怎麼著的,竟到了姥姥的手中。看這書的裝訂,在當時也算得上是精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