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金聖歎:「證已往之事易,推未來之事難,然既證已往,似不得不推及將來。吾但願自此以後,吾所謂平治者皆幸而中,吾所謂不平治者幸而不中,而吾可告無罪矣。此象疑遭水災或兵戎與天災共見,此一亂也。」
解說:從金聖歎老先生的話裏,我們能看出,他已不知道此象預言的是什麼了。他是生活在乾隆太平年間,自然不知道太平天國之事。他隻能推測此乃一亂也。
“頭有發,衣怕白”形容的是太平軍的服飾,“太平時,王殺王”直接提到了太平天國的名號,以及最後互相殘殺的命運。"太平又見血花飛",太平即是指太平年景的終結,也是暗示了太平天國的名號,“五色章成裏外衣”形容太平軍的服飾。“洪水滔天苗不秀”暗示了洪秀全的名字,“中原曾見夢全非”指的是太平天國一度占了中原的大好河山,但終是一場夢。
[圖]描繪的是洪水滔天,蘆葦邊的幾具骷髏,即暗示了洪秀全的名字,又暗示了太平天國的悲慘命運。
二、火燒圓明園事件。
第三五象戊戍震下兌上隨(火燒圓明園的預言)
圖:城門大開,有兩個士兵(後麵遠處還跟著一個士兵)正大踏步地往裏闖。
讖曰:
西方有人足踏神京
帝出不還三台扶傾
頌曰:
黑雲黯黯自西來帝子臨河築金台
南有兵戎北有火中興曾見有奇才
金聖歎:「此象疑有出狩事,亦亂兆也。」
解說:金聖歎老先生無論如何也想不到,天朝帝京,竟會遭此大捷。英法聯軍部大搖大擺的進了北京城逼得皇帝出逃不說,還竟然一把大火,燒了被譽為萬園之園的圓明園,至今國人想起來仍是國恥。
“西方有人,足踏神京”很好理解,指的是英法聯軍進北京。“帝出不還”皇帝被逼得出了城,再也回不來了(鹹豐自從逃到熱河,就病死在哪了,再也沒有回到北京)"三台扶傾",三個藩台保駕才沒有使政權傾覆(由於我對那段曆史不是太了解,這句可能解釋的不對)。“黑雲黯黯自西來”,西方侵略者如黑雲一般攻來。“帝子臨河築金台”,皇帝逃到了熱河,其子也在熱河繼的位。“南有兵戎北有火”西方侵略者是從南麵攻入京城的,並且在京城的北麵放了一把大火,火燒圓明園(又一說,“南有兵戎”指的是南方有太平天國造反)。“中興曾見有奇才”,幸虧有這個奇才(曾國藩),才保住了大清的江山(其中的“曾”字暗示了曾國藩的姓)。
剩下的幾個就省略,可是最關鍵的就是距今天現實最接近的一次預言。
第三九象壬寅巽下兌上頤(日本侵華的預言)
[圖]:山上有一鳥,旭日正東升
讖曰:
鳥無足山有月
旭初升人都哭
頌曰:
十二月中氣不和南山有雀北山羅
一朝聽得金雞叫大海沉沉日已過
[清]金聖歎:「此象疑一外夷擾亂中原,必至雞年始得平也。」
解:金老先生猜得很準。正是那倭寇外夷擾亂中原。"鳥無足,山有月"是個島字。([插圖]鳥在山上,也暗示一個“島”字),島國作亂也。"旭初升,人都哭",日本軍國主義勢力開始強大,人人都在哭泣。"十二月中氣不和",十二個月的中間為農曆六月,即公曆7月7日(盧溝橋事變)。"南山有雀,北山羅",(雀,精衛鳥也--汪精衛。羅,愛新覺羅--偽滿州國。)南麵有日本扶植的汪精衛政權,北麵有日本扶植的偽滿州國政權。"一朝聽得金雞叫,大海沉沉日已過",一但到了雞年(1945年),日本軍國主義者就日沉大海了!
這裏“旭日升”指的是日本的很明顯的地方在於:日本的國旗是“太陽旗”,“旭日”指的就是日本國旗,太陽旗在中國的大地上升起來,是中華百姓的劫難,所以人都哭,是當時日軍侵華慘狀的寫照別的書我不怎麼關心,可是這本書放在最角落,而且翻閱的相當舊,這裏的主人是想幹什麼?我想不僅僅是軍事基地那麼簡單。
起點中文網www.qidian.com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