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詛咒
2015年,日本海領空,北京開往紐約的308次航班。
“各位乘客請注意,我是本次航班乘務長.由於空氣逆流原因,飛機將有短時顛波.請各位注意係好安全帶,謝謝大家的配合!”
乘務長那悅耳的聲音一遍又一遍的重複著那句話,王行雲皺皺眉,第一次感覺那聲音並不悅耳。美色總是在危急時刻排在了生命之後,雖然乘客有類似的經驗,但不免還是引起了不小的騷動。
那些剛才還在欣賞漂亮空姐的悠然神色被恐慌取而代之,即使特等廂,也是如此,這讓王行雲感覺非常不好。
王行雲,男,漢族,39歲,2000年被選入中國科學院——某位資深博士(計算機開發與研究)的助手,從2005年開始參與中國龍芯CPU計劃。2009年為止一直在緊追美國INTEL公司的屁股後麵,永遠隻能承受國人的苦笑與雞蛋的渲泄。
直到2007年王行雲在一次研製CPU晶體管的合成過程中,意外發現一例新型物質的可能性,這種物質被他取名為新物質。
是的,新物質,這個被每一位科學家罵****的名字。但並不影響這種物質的重要性,它足以改變世界的技術方向,當然也包括世界的利益的重新劃分。可惜它的狀態極不穩定,它需要許多種物質作為穩定劑。
當王行雲將這一報告被直接送至中南海時,中央領導人無一不感到振奮。可惜很快被報告說明打敗,這個研究需要測試世界上所有的存在物質進行合成實驗。預測全世界最資深的科學家合作可能要花費近十年時間,預算耗資數十萬億美元或許才能成功。
看到這些時,國家領導便毫不猶豫的將這項成果公諸與世。並與當時的所有發達國家共享這一成果,共同開發這一技術——當然也有人像王行雲這樣專門來碰運氣的私人團體,可惜在一年內的試驗中運氣根本一點邊都沒沾上。
2011年,舉全世界之力合成的高超新物質誕生。它將取代現今存世的所有材料的堅硬度、精細度、耐久、耐火等各種屬性。人們更習慣把它叫做——太空物質,而原料便僅存在於中國的南沙海底。
中國政府當年便與聯合國共同組建南沙集團,開始建設南沙。不過遺憾的是集團效率實在不敢令人恭維,商人僅用二年的時間就建設1/3的人工島嶼。
而集團卻用了六年時間,耗資是商人的3——6倍,出現各種問題,頻繁鬧出笑話。
隨著時間的推移,在巨大的利益的麵前,各種矛盾衝突不斷。身為東道主的中國反而在這場產業革命中處處被製約限製,而其它西方國家反而由此躲過國家發展的衰敗期,重新煥發生命力,大受其利。
新型崛起的國家與老牌帝國的抗衡已經不可避免,火花頻現。最終引發了局麵戰爭,經曆無數次各種各樣的現代戰爭後。大家發現同樣掌握了新物質的武器技術,誰也奈何不了誰,這讓中國政府非常後悔原先的舉動。
但事情已經無法挽回,中國再次失去了爭奪最後一次產業革命領導人的機會。從此生活在被劃定的可笑的牢籠內,再也無法伸展手腳,中國人崛起的夢想又不得不推遲一百年……
這讓身為第一發明人的王行雲也痛苦不已,自己帶來的當代世界最偉大的成就,獲得的回報竟然是把自己的祖國陷入了牢籠中。
原本這正是中國騰飛之時,答案竟然是自己給它挖的一個大坑?
太打擊人啦!如果能再來一次,自己絕不會再犯這樣的錯誤!
不管王行雲如何後悔,現實還是現實。幸好,新物質的出現,也開始惠及普通百姓們。人們的生活也開始出現新變化:各種民用的商品在得到新型物質的作用下,開始出現全電動全防撞擊的汽車,毫無副作用的家電,更安全、快速的飛機,就連科幻小說裏麵的智腦也相繼出現……
於是,在這一年王行雲成為中國科學院最年輕的入選院士,成為他導師一般的人物,雖然他還在懺悔中。
“先生,先生,請係好安全帶!”
一聲急促的聲音催促著王行雲從殘酷的人生回憶錄中返回現實。
至少這個現實比回憶好多了——睜開雙眼,入眼的是一張極其標致的臉龐,讓至今生活無著的王行雲也不禁多看了幾眼。
這讓這位乘務員分外自豪,眼前這家夥可是據說最早發現新物質的科學家,人類當代最年輕、最有前途世界諾貝爾科學獎的獲得者。
“先生,前方有氣流,你必須係好安全帶!”
說完乘務員就後悔了,你就不能對人家客氣點嘛。淑女,要淑女,懂不,像這樣的科學家最喜歡的就是這樣的女人啦!
可王行雲卻絲毫不知,他還在為乘務員冒險過來提醒自己係安全帶而自責。要是這樣的美女出了一點意外,相信隻要是男人就饒不了自己。
事實上現在正是如此——特等廂的其它幾位乘客正對自己怒目而視:這小子真臉皮厚,竟然以這種方法接近,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