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章 可怕的誤會(上)(1 / 3)

“你不高興嗎?”小公主問。

宋九讓這個小小少婦弄得啼笑皆非,道:“我很高興,高興得不得了。”

“你不象是高興的樣子。”

“哈——哈——哈,”宋九抑天幹笑幾聲道:“殿下,難道非得這樣嗎?”

玉蘋在邊上樂了起來,不就是說以後還要當官嗎,以丈夫的才能,隻要不是瞎子,早晚必用他當官,有什麼高興的。但她卻讓宋九的怪模樣逗樂了。

小公主感覺不對,畢竟還小,又不知哪裏不對,又說道:“你說的發財就是載甘蔗,這還要你教。”

“你不懂,甘蔗也不是好載的,我剛到桂州就嚐了一根甘蔗,不是太甜,但南方熱,適宜長甘蔗,我很納悶,”宋九,有的他沒有說,嶺南甘蔗後世多大名氣哪?因此看到桂州人獻給他最好的甘蔗,當時讓他很失望,又道:“當時我想的原因,一是肥料不足,二是種植不當,不過好在我提前請了遂寧的老蔗農來到廣南。然後又於各處試驗了一些農場,包括養豬養雞養魚,載各種各樣的莊稼,重心就是棉花與甘蔗。我猜對了一半,一是種植方法多落後,不過這也正常,嶺南各州耕作皆很落後,二就是肥料,肥料跟上來的甘蔗長勢就好,特別施了許多發酵農家肥之後,甘蔗不但長勢好,並且很甜。總的來說,廣南東部比西部好。西部多半還是不行。但有少數的長勢特別好。然後我就將它們總結一下,發現長勢特別好的,都是臨時圈起來的小圍田。因此繼續思考下去,發現了廣南西部地區多是酸、粘、瘦、板的紅壤與黃壤,有機質少,酸姓強,當然,也可以改造,比如施用石灰,多撒草木灰,可無論怎麼改造,現在技術落後,遠不及圍田長勢好。也就是想載好甘蔗,必須搶在大麵積圈圍前,派人去廣南經官府同意,在指定範圍內圈好圍田。”

“圍田我知道,就是將那些沼澤圈起來,為什麼要經官府同意?”

“圈圍改造,可也必須留下河道泄洪,留下湖泊蓄洪,豈能不經官府同意,不僅圍田種甘蔗好,載棉花,種莊稼長勢都很好。大麵積圈圍那是百姓共同努力的,私人無法做到,沒有人力築圍堤,沒有人力看管河堤防汛抗洪,隻有圈一起小圍,這樣七挑八選下來,能有多少地區適合?所以想發財,剩早去。”

“那你為何不經營?”

“你問題真多,非是我不經營,我不能經營,畢竟在廣南擔任過官職,名聲還不錯,既然打著口號引導百姓種植,自己卻來經營,言臣不說話,百姓會怎麼想?因此除了山區一些茶樹收成緩慢,時間長一點外,基本是承包兩年,包括技術與耕地一起交給百姓。”

但宋九還有的沒有說。

為什麼蠱惑一些權貴子弟過去,那就是他擔心的一條,一些當地的豪強大戶,有蠻人首領,有漢人大地主,除了邕容一些地區叛亂,施了狠手外,其他地區怕引起更大的搔亂,以靜為主,沒有動。這讓宋九感覺很不好。他這個直覺算是對了,在史上儂智高謀反與交趾入侵,這些豪強與大地主們做壁上觀,前兩者想碰,結果被這些豪強們打得血淋淋的。手中有實力,但不顧朝廷,不顧百姓,默視了交趾殺了十幾萬百姓。平時更加作威作福,他們的存在,增加了治理難度,於是嶺南再次沉淪,然後明朝來,清朝來,最好的地方,卻成了中國開發最慢的地方。宋九不知道這段曆史,隻是一種直覺,可能這些權貴子弟過去經營,會產生一些矛盾。不過他們力量也龐大,那麼就能將當地豪強壓住。權貴在南方利益重了,朝廷也不得不重視。人煙多了,瘧疾宋九是沒有辦法的,但什麼瘴癘與蠱之類的,就會成為浮雲。

國家想好,還是在南方。

這是大勢所趨,北方水土破壞,產量低,不能成為宋朝的經濟中心,隻能成為政治中心與軍事中心。

能好,他還是希望宋朝好的,盡管趙大趙二的陰柔之氣,讓他很不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