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七章 海貨(1 / 3)

但讓玉蘋苦悶的是宋九隨後讓他學子回京,名義是為了各種研發回來的,實際是帶一封信回家。

驛使帶信,宋九不大放心,玉蘋不敢多說,宋九不敢多說。即便是私信,宋九也沒有多說,依然沒有多說原因,隻是用一種強烈的語氣,命令玉蘋強行修橋。

玉蘋一直遲疑。

這時,水泥作坊終於傳出好消息,青衣請玉蘋過去觀看,經過多年研發,水泥研發出來。三種型號,包括對爐渣水泥的進化,鐵礬土水泥,正在研發矽酸鹽水泥。

繼續要燒錢,前麵兩種水泥能使用了,還要研究,進化技術,這個與酸姓質差不多。但能推廣運用。並且這是最冷的時候,冰雪漫天之中,學子仍成功地用水泥做了幾個模型,青衣用錘子往上敲打,這是給玉蘋看強度。

學子們開始摸索出一些測試強度原始數度的辦法。

這個玉蘋未必會懂,術有專攻,在宋九帶動下,陸續有六十多名學子進入高班,他們半師半生,皆開始出現專科化現象。宋九也鼓勵他們這麼做。

精力有限,不可能各個課目都能精通。隻是時間還短,若是十幾年過後,在專業上,宋九那時隻能在理論與眼界上勝過他們,具體的知識都可能不如他們。

青衣說道:“它們是剛建造的一些模型,用新水泥,在這個冷天也成功將砂石凝固,強度還可,速度更快,隻需四五天時間,若是天熱了,凝固時間可能隻要一兩天。而且它的強度是以前水泥強度兩倍以上。”

玉蘋看著它們不說話。

這個意義非同小可,建設速度更快,不需要長時候維護保養,建設成本也會變得低廉。

青衣又說道:“若早點有它,河洲會建設得更好。”

“沒有河洲,那有錢來研發它?”玉蘋低聲說道。

大家一陣緘默,為了研究它,燒得錢太狠了,並且還沒有結束,要繼續燒下去,恐怕還得繼續燒十幾萬緡,才能停下研發。但不是到此結束,想要更好,以後還必須要進一步改進。但交給朝廷或者私人作坊了,不需要宋家拿出錢往下砸。

玉蘋看著密密麻麻的管道,緩慢在水車拉扯下轉動的大爐子,以及各種複雜的器械,嘴中長吐了一口氣,說道:“青衣,備上五千緡錢帛,賞賜各個學子工匠與民夫。”

“好的。”

“再將技術與圖紙說明交給我。”

“好。”

玉蘋帶著這些技術圖紙與說明返回家中,將它獻給趙匡義,獻給趙匡義是有原因的,要修橋,就在東水門外,必須要經過開封府審核。暗處原因更簡單,交給趙普,趙普未必會同意,隻有交給趙匡義,趙匡義還能說幾句話。於公於私,趙匡義都希望河洲好,至少他能多分一些錢……

又請出兩個請求,龐大的建設漸漸到了尾聲,明年不能不建設,處於搖擺狀態,那也無事,關健宋九不在,會讓人心產生不必要的猜疑。因此請求朝廷也準許讓河洲設一作坊生產水泥,朝廷也能用它的效益與國家作監效益對比,掣肘官吏的貪汙。其次就是橋。

劉海交給開封府,沒幾天趙匡義就派人將她召到開封府。

開封府內坐著幾人,玉蘋都認識,趙氏兄弟,趙普,呂餘慶,玉蘋立即施禮。

她非是宋九,沒她坐的份,趙匡義問:“玉蘋,為何想起來在東水門外修橋?”

“稟二大王,此乃官人想法,河洲遊客諸多,即便外鄉遊人到來,他們看看河洲同時,也會去城中看一看。雖修了數橋,但必須從角門進入城中,也必須從護龍堤上入角門,北角門出城,但進城就必須從南角門進城。僅是遊人問題不嚴重,又有朝廷諸倉的貨物,還有一些遊人有馬車牛車,時常堵塞。暫時能維持,可國家即將開啟萬年太平,京城人口必然增加,就如奴家所看到的,河中與河北,許多人家生活好了,養了四五個孩子。廣南數十州又成為陛下疆土,還有餘下兩個國家……那麼以後兩稅更多,不修橋早晚必會出事。”

“修好了橋,你那個房子也能賣一個好價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