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結局(四)(1 / 3)

景德四年九月下旬,高麗國滅。

先是孫全照帶著兩萬多兵步衝上了岸,將城外高麗兵士全部擊殺,然後攻城。這時高麗權相金致陽突然背叛高麗國,責令手下親信打開一道城門,宋軍迅速殺進開京城中。

到了傍晚時分,開京城中反抗的兵士與貴族以及皇室,就在金致陽帶領下,全部擊斃或俘獲。

第二天金致陽做了一件有爭議的事,將王訟與他的宗室全部斬殺,然後改國號為新羅。

為這什事,宋九曾商議過許久,按照李迪的看法,便是將王訟帶回京城,一是宋朝又捉了一個皇帝,二也能對金致陽以後形成掣肘。

然而最終宋九決定將王訟處死。

第一個他活著就有威信,可能會導致反抗力量強大。

他舉了一個例子,唐朝平定高句麗後,由於高句麗百姓不停地反抗,唐朝不得不將高句麗與大部分富戶與數十萬百姓遷於中原各地。

可是後來反抗仍不停息,當然有一部分是新羅搗的鬼,於是唐高宗又下詔讓高句麗王高藏帶著部分遷民返回遼東,但是到了安東的高藏又產生反心,僥幸提前察覺,召還。

還有一人,那就是李繼捧。

不要說朝廷不犯糊塗,隻要繼續按照唐朝那種辦法做,那麼繼續會犯糊塗。

因此默認金致陽將皇室會部斬殺,以及那些條約。

第一條以大同江中下遊與蓋馬高原為界,定為兩國國界。大同江北包括平壤以及蓋馬高原為宋朝疆域。以南為新羅疆域。

可能高麗人覺得很委屈,但宋九覺得更委屈。那怕就是按三國曹魏疆域,那麼也至少劃到了開京城北側了。

然而為了迅速結束戰爭。也為了給金致陽未來能向他的臣民交待,隻好做此讓步了。

第二條金致陽很喜歡,一旦戰事平息,疆界劃分好後,宋九會讓官兵與他配合,將大同江北所有百姓強行驅到江南。

這條措施會使金致陽得到更多的人口。但宋九也是被迫著出此下策,原地安撫那是不可能了,指望金致陽以後就老實了嗎?說不定唐朝故事又會上演。往東北安置,那個後果可能會更嚴重。往中原安置。不要說花費大量財力,自己馬上就要下去了,說不定以後為了兩國友好,趙恒又將百姓送了回來。

也就是以後大同江北很長時間除了兵營外,餘下成為荒無人煙的所在。但宋九堅信要不了多長時間,這裏會重新繁榮,不說別的,就說福建路,因為有了一條出路。溺死自己親生子女的慘劇就很少再發生了。沒有地沒有田,沒有宅,但遙遠的南方還有大片土地可以讓他們子女生存下去,有了活路。為什麼還要溺死自己的親生兒女?

甚至宋九暗中授使,讓銀行開辦了南海彙寄業務,交一些手續費。在南海得到了錢帛,可以寄回家鄉。宋朝有很多方麵讓宋九看不習慣。但在內治上幾乎讓人無可挑剔,畢竟這是在古代!

相信沒有遼國危害。幾年後國家會更繁榮,人煙也更稠密,那麼就會有百姓自發往遼東遷徙,往鴨綠江遷徙。

第三條也是一個互惠互利的條件,未來高麗讓出五個港口讓宋朝海商做為中轉站,但稅務必須與宋朝市舶司稅務相齊,宋朝在那邊如何征高麗人的稅,高麗人就可以在這邊征宋朝人的稅,但不可以高出宋朝稅率,而且隻能征交易稅,不交易時不得勒索商人。同時互派官吏,若有糾紛時,共同協商解決。作為互惠,宋朝同時也在幽州密州杭州泉州廣州五大市舶司挪出一些驛舍,讓新羅駐紮官員,協商解決宋朝那邊的新羅商人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