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轉變(1 / 2)

融資協議達成,錢卻不會立刻到賬,該有的流程還是要走的。和楊貴當初投資blizzard時一樣,紅杉同樣需要做盡職調查。而且比起沒多少要求的楊貴,紅杉的錢可不是好拿的。

一開始,史蒂夫幫忙注冊的bytesocean公司性質是責任有限公司(llc)。後來,為了和netscape公司合作,楊貴將公司轉為股份公司(corporation)。在紅杉投資前,bytesocean corp隻有兩個股東,沒有設董事會。紅杉入夥後,除了帶來一大把錢之外,提的第一個要求就是重訂公司章程,設立董事會。對此,楊貴自然讚同,經過一番商討,董事人數確定為5人,其中一個提名權歸屬紅杉。

這是紅杉確保自己利益不會受損的常規手段。

另外四個董事人選,楊貴將一個給了身為股東之一的netscape,其餘三個在他自己手上。如此,楊貴也能保證自己對公司的控製權。

紅杉那邊出任董事的自然是莫裏茨,netscape那邊則是安德森,另外三個董事則由史蒂夫,愛麗絲和楊貴自己充任。

對於愛麗絲出任董事,莫裏茨一開始不太同意。原因無他,愛麗絲太年輕了。楊貴自己是創始人也就罷了,愛麗絲一個剛出校園不久的女人,無論怎麼看也不適合擔當董事要職。莫裏茨能理解楊貴想要控製公司的心思,但也不能因此就讓不適合的人出任董事,這對公司未來的發展不利。

莫裏茨對人選有異議,楊貴自然需要打消他的疑慮。當莫裏茨知道愛麗絲是“互聯網廣告”的提出者後,並執掌營銷部門給公司帶來大量收入後,他立即收回了成見。

1994年12月31日,一年的最後一天,紅杉資本與bytesocean公司簽訂融資協議,並完成公司改組事宜。

很快,紅杉資本的動作傳遍矽穀。

新年伊始,公司洋溢著嶄新的氣象。

1月初,壓了好幾個月的《wired》終於將關於go.com和楊貴的采訪文章發了出來,和對infoseek等網站的報道文章湊成了一個互聯網熱門網站專題。

對此,楊貴一笑了之。

netscape的瀏覽器以無人可擋的速度擴散,成為用戶的首選。據不完全調查,netscape navigator的市場份額在七成以上。

瀏覽器的成功讓netscape公司迅速從一個隻有四個人的小公司成長為擁有200多人的大公司。

眼看著netscape風生水起,軟件霸主微軟起了摻一腳的心思。去年12月,微軟成立瀏覽器開發團隊,並且從一家名為spyglass的公司手中買到了mosaic瀏覽器的專利技術。

微軟的動作讓克拉克如臨大敵。一月,克拉克給netscape找來了新的掌舵人ceo,曾經執掌att無線通訊部門mccaw公司的吉姆·巴克斯代爾(jim barksdale)。這樣,克拉克就能專注於思考互聯網的走向,安德森可以專注於開發新技術新產品。

有了新的領導者,產品風靡全球,下一步,netscape將目標放在了華爾街。

在克拉克看來,隻有得到華爾街的承認,公司才算是成功。

這不僅是克拉克的想法,也是此刻矽穀絕大多數人的觀點。

在楊貴接納紅杉資本,莫裏茨深度參與bytesocean公司事務後,楊貴曾經和他就瀏覽器的未來有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