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元五年,聖母皇太後溘然而逝,其長達五年的攝政結束,一時大唐朝堂上下,人心浮動。
同年,唐皇李啟親政,拜真人顏青為國師,大儒蘇紀為宰相,舊時朝中百官相繼罷拙,另委賢能。
而後五年,唐皇勵精圖治,根除弊政,重修兵甲,一時治下承平,國力大盛。
天元十年,唐皇謂燕之不遜,舉兵相伐,天元二年,燕滅,諸國皆憂。
天元十三年,唐皇伐趙,一年而下,趙亦滅,諸國自危。
次年,齊、楚、韓、魏四國昭示天下,謂唐無道,聯合舉兵伐唐,四國陳兵五十萬於白桑原,劍指長安。一時大唐舉國震動,朝堂議論不休,求和之聲四起,而顏青、蘇紀卻力排眾議,主張舉兵相抗,唐皇納二人言,決定出兵!
天元十五年夏,唐皇任命顏青為大將軍,領兵十萬迎擊四國大軍。顏青兵法精微,又通兵陣之道,每每交戰,皆以陣相應,雙方大戰三月,不分勝負。眼見寒冬將近,戰事又毫無進展,四國具有退兵之意。
不料,突然天降大雪,一夜之間,四國將兵凍死無數,唐軍趁勢進攻,四國大敗。顏青趁機領兵追剿,三天三夜,大軍推進五百餘裏,二十萬聯軍皆成為唐軍俘虜,更是斬獲糧草、兵刃無數。從此,大唐顏青之名響徹天下!
大唐獲勝,四國憂懼更甚,卻又無力再戰,於是紛紛遣使,欲割地求和,又獻上財寶子女無數。一時間,大唐舉國歡騰,朝堂銳意進取之聲不絕於耳!
唐皇李啟問策:“可一而再否?”
國師顏青搖頭:“興兵五載,國力耗損,將兵疲憊,不可!”
李啟看向宰相蘇紀,蘇紀亦搖頭:“我皇欲進取天下,時機未至也!”
唐皇遂作罷,納和。
…………………………………………………………………………………………………
經過五年的休養生息,大唐國力日盛,兵甲足備。唐皇於天元二十年春,再次伐齊,一時間,齊節節敗退,無力相抗。齊皇遣使紛至楚、韓、魏三國求助,韓、魏兩國引兵來援,夾擊大唐,使唐軍攻勢稍止;而楚國卻出乎意料的沒有回應,反而趁機攻伐魏國,魏國引軍在外,國內空虛,竟然三月不到就被楚滅了國!
這時候,齊、韓二國才知道,楚國不知什麼時候與唐國聯合起來。
魏滅後,韓收縮兵力自保,不料,唐、楚聯合進軍來犯,在唐楚聯軍攻伐下,韓僅僅堅持了半年,就被唐楚瓜分,而韓王更是被擄到了大唐長安城,在這個過程中,齊國竟然不敢稍動。
韓被滅,唐楚聯軍再次轉向齊國,哪知這時齊國出了一個異人,齊王用之為相,領兵力抗唐楚聯軍,竟然**皆捷;又用計斷了楚軍糧道,焚毀糧草無數,楚軍退。
唐皇使人打聽,隻聽聞此人名叫張陵,出生不詳,遂問計於顏青。顏青聽聞後,親自領軍一觀,而後默然。
張陵力挽狂瀾,保的大齊不倒,唐雖有顏青,卻不能稍進。此後十年,兩國互有輸贏,竟是誰也奈何不了誰……
天有不測風雲,大唐天元三十二年,顏青病倒,大唐攻勢放緩,齊軍逐漸扳回劣勢,攻守逆轉。顏青拖起病體,勉力指揮,但依然難以挽回頹勢……
…………………………………………………………………………………………………
“呯”一隻精美的硯台砸在地上摔得粉碎。
“朕親政近三十年,而顏真人三十年前就開始輔佐朕,可以說沒有顏真人,就沒有朕的今天,真人手段通天,座下能人異士不在少數,難道那張陵竟然如此厲害,能於兩軍中傷了真人不成?難道其他的人都是死人?”禦書房,一位相貌威嚴的中年男子憤怒地吼道,隻見他身著紫色儒服,寬袍博帶,身材高大;麵部輪廓分明,猶如刀削,兩道豎直的劍眉下,眼睛亮如晨星,似有冷電閃爍,目光炯炯,眼中明顯帶著怒火,他就是大唐的皇帝——李啟!
麵對皇帝的憤怒,禦書房內唯一一位身穿灰色儒服的老者,卻不慌不慢地躬身道:“陛下,張陵不可小覷,這一點,早在十年前陛下就已經知曉了。”
老者神色平靜,像是在述說一件再平常不過的事情,老者須發已然半白,但卻修剪的整整齊齊,灰色儒袍雖然普通,但穿在老者身上卻顯得卓爾不群,自有一股儒雅風流的氣質!此人正是當朝宰相——蘇紀,也隻有他才能麵對越來越強勢的唐皇而麵不改色。
隻聽蘇紀道:“這次顏真人受傷頗重,我們雖然對外說是染病,但應該遮掩不了多久,現在前線依然是顏真人之徒——淩誌道長在頂著。那張陵找到了厲害的幫手,一時間,我們也沒有什麼太好的辦法……”
唐皇李啟思考片刻,皺眉道:“顏真人怎麼說?”
蘇紀道:“顏真人說,他需要閉關靜養一段時間,怕是暫時不能為陛下效力了,請陛下勿擾,他已經派人去請人相助,估計再過幾日,人就應該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