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4天地初開魔頭臨(1 / 3)

唐糖低聲歎道:“這樣打下去會死人的啊!”獨孤傲雪低聲道:“又如何呢?現在誰都不肯讓步。”唐生低聲歎道:“此爭關係到佛道兩家的信仰之爭,雙方根本都沒有讓步餘地。”獨孤傲雪道:“就算有一方獲勝,結局也一定是慘勝。”唐生道:“這也是無可奈何之事。”唐糖道:“都過未時了,他們還坐這裏,難道都不餓嗎?”唐生道:“道家有辟穀,佛家有坐禪,都有忍餓的本領。”獨孤傲雪道:“現在是佛道的另一場決戰,哪還有吃飯的功夫?”唐糖道:“那我們也不吃飯,在這裏陪看嗎?”獨孤傲雪道:“這種巔峰對決是很難有機會看到的,看完再去吃。”唐生道:“看看周圍,除了先走的,誰舍得這時候走啊?”唐糖道:“如果我武功天下第一,一定要阻止他們這樣死鬥。”唐生道:“這裏彙集了少林、武當、峨嵋三大武術發源地的高手,再加其它佛道高手,可謂精華齊集,就算糖弟武功天下第一,也隻是螳臂擋車,根本無法阻止佛道眾多高手的爭勝啊!”獨孤傲雪道:“看來我們也隻有眼睜睜地看著他們拚死拚活了。”唐生道:“佛道之爭,遠比我們想象中來得慘烈,他們為了信仰舍生忘死,非我們這些局外人所能明白。”三人歎息著,世上總有些無奈的紛爭,是常人難以阻擋,也是無法避免的。

峨嵋山的金頂峰上忽吹來一團白色的薄霧,輕輕的,淡淡的,包裹著官方主持劉竹曾經坐過的孤零零的竹椅,在場地中彌散開。眾人的心,沉沉的,也隨著霧氣迷茫起來。

山西五台山住持悟真禪師步出,道:“阿彌陀佛。今日峨嵋山金頂峰上的佛道之爭,實是由來已久,難以避免。貧僧不自量力,特代表佛門,前來領教道家師兄們的武功,以驗證我佛門的法力廣大。”四川青城山掌門太上天師步出,道:“道不同不相為謀,時也,勢也。無為而為,無爭偏爭,貧道為了證明我道門的悠久,也少不得要與悟真道兄切蹉幾招。”悟真禪師道:“好。”隨即虛立一個門戶,蓄勢待發。

太上天師修煉的青城派武功,傳承自東漢張陵在青城山創立的道教正一派,內功以“降魔功”為主,修煉講究“虛無”兩字,心性清靜無為,便生有為,心清靜無功,便生有功。在靜觀止念過程中屏棄沉思冥想,屏蔽妄生意象與心象,從而與禪宗的參悟法相區別。“無為”修持分三個層次:初層為“守中致和”;中層為“了一化萬”,上層為“萬化歸一,一歸虛無”。而青城派的武功更有拳、掌、劍三絕,拳為玄門太極拳,掌為毒藥掌,劍為青城龍虎劍。

悟真禪師修煉的五台山武功,雖不如青城派源遠流長,卻也是一脈相傳,獨樹一幟。其中的龍形三絕掌,便是五台山武功的一絕。龍形三絕掌起源於山西五台山鐵林寺,最初僅有三掌,即迷魂掌、追魂掌、斷魂掌,後來經過五台山前輩高人的代代演變打磨,招式增多,漸漸豐滿圓熟。龍形三絕掌主要注重手法、身法、步法在走轉中的起手落扣、滾鑽爭裹、龍騰蛟翻、沉肘鬆肩、縱橫連環,是一套江湖中難得一見的高明掌法。

太上天師見悟真禪師不動,也不動,凝神靜氣,雙手結出一個特殊的手印,兩手拇指尖相交,隨身體下蹲,依次經食指到中指交接,形成十指尖相對的下按姿式,這是青城派玄門太極拳的起手結印。任何一種武功都有“起於踵,發於腰,達於梢”的練功要求,謂之“勁道”,而玄門太極拳更有“形於指”的要求,這就是運用指掌捧氣,托氣,按氣,推氣,合氣,吐氣,拉氣,插氣,抓氣,旋氣等獨特的方法,達到形神兼備,天人合一,“無為無不為”的武功高級層次。

悟真禪師久立不動,漸漸感到自己被太上天師的氣機牽引,心浮氣躁起來,而且太上天師的氣勢越來越有增強之勢。俗語說“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悟真禪師還沒出手,已知太上天師對“氣功”的領悟和掌控,實在遠遠高於自己。悟真禪師恐失了先機,移步潛進,雙掌一錯,連環拍出數掌,頓時但見掌影如繽紛落英,漫天飛舞,讓人目眩神迷,正是龍形三絕掌之一迷魂掌。太上天師見悟真禪師來勢猛惡,身形如行雲流水,雙手變換出不同的結印,有單指相接,多指相接,指端疊接,指掌疊接,手指蛹動,屈指翻掌等多種方式,將悟真禪師紛繁的掌招一一化解。悟真禪師出掌如風,戰到**,忽左掌成立掌一格,右掌急速向前一推,向太上天師胸口拍擊,這招“風沙撲麵”看似輕易,威力卻非同小可,正是第一絕迷魂掌的其中一式殺招。太上天師似不經意地平平探出一掌,手掌剛挨著悟真禪師手掌時忽然輕輕一引,運用青城派的“巴巴掌”勁,竟將悟真禪師的掌力引到空處。

悟真禪師一掌拍空,心中吃了一驚,前撲之勢陡變,腰身擰旋,腳步走轉,身形調動氣機,剛柔相濟,曲折回環,上盤下旋,攻守相顧,施展開龍形三絕掌第二絕追魂掌,隻見掌影翻飛,掌風虎虎,瞬息之間,悟真禪師連續攻了數十招。太上天師身形閃動,動如飄風,雙拳揮舞不停,以“大開天門”,“雙風貫耳”,“野馬分鬃”,“黃鶯展翅”,“挑花落地”,“青龍擺尾”,“白猿摘星”,“神龜出水”,“玉女穿梭”等青城派玄門太極拳招,以攻代守,以守反攻,將悟真禪師的強猛攻勢盡數化解。悟真禪師大喝一聲,左腳向前一踏,再一落步,左掌猛地向太上天師麵門摔擊,正是第二絕追魂掌中一招殺式“燕子斜飛”。太上天師身形急向後滑開近丈,右拳化掌,往前方虛空裏一劈,施展出青城派“降魔功”中的“劈空勁”。悟真禪師隻覺一股掌風如刀,劈麵斬來,忙向後飛退,退出數步,才發現腰間布帶竟被掌風削斷,僧袍敞開。圍觀第三方的武林豪傑都忍不住喝起采來,道家眾人也為太上天師的神妙武功發出讚許之聲,更顯出悟真禪師的狼狽情狀。

悟真禪師老臉泛紅,心中大怒,脫掉僧袍,飛身撲前,全力搶攻,霎眼之間,接連攻出數掌,不但掌掌含蘊內力,而且著著都是攻向太上天師身上要害,正是龍形三絕掌第三絕斷魂掌。太上天師麵色沉凝,雙拳翻飛,漫天向悟真禪師打了過來,拳風呼呼,淩厲異常。瞬息之間,兩人已對拆了百招以上,但從他們手上揮出的掌風掌風,明顯比剛才交手時更為淩厲,顯然雙方都使出十成功力,而旁人已很難看清兩人的招式。悟真禪師倏然一頓,蜂腰一挫,身形擰轉開,由左騎龍步換成右弓步,右臂向太上天師麵門猛地摔擊過去,正是第三絕斷魂掌的一招殺式“九口連台”,這一掌滿聚真力,向正以一招“陰陽雙修”護著前胸的太上天師擊出。原來悟真禪師久戰無功,龍形三絕掌掌招快將使盡,是以舍棄招式的變化,要以真力的強弱來進行勝負決戰。太上天師隻覺強勁的掌風,排山倒海般向自己麵上壓了過來,避無可避,大喝一聲,猛然雙拳由外而內,“呼”地劃了兩個半圈,當胸一合,合成一個太極圈,驀然由合而分,右拳幻作太極圈中的陽點,高速向前擊打出去,恰好突破悟真禪師防線。沉悶的聲音響起,太上天師連退五步,麵上中了一掌,隻覺眼前一黑,金星亂冒,鼻子耳朵裏流出鮮血,搖搖欲倒,已然身受重傷。悟真禪師更慘,胸口中拳,身體如無主之物,向後飄飛近丈,落地時麵色慘白,呼吸微弱,大口吐出鮮血,內傷更為嚴重。兩大佛道高手此戰極其慘烈,太上天師雖然小勝,卻也付出沉重代價;而悟真禪師的拚命殺招,雖然使對手致傷,卻也差點使自己命歸黃泉。兩人身受重傷,無力再戰,各被門下弟子扶下去醫治傷勢。

兩派的惡戰,使金頂峰上的氣氛變得慘烈而肅殺,佛道雙方都麵色凝重,宛如大敵當前般嚴陣以待。就連第三方的旁觀者,也感到平時慈和的出家人一旦為自身信仰而戰,暴發出的韌勁、堅持和破壞力,實是可怕之極。現場鴉雀無聲,唐生三人心情也變得緊張,甚至可以聽到沉重的呼吸聲在旁邊響起。

在沉重得快讓人窒息的沉默過後,峨嵋派的白眉道人和白雲禪師雙雙走到了場中空地上。白眉道人歎道:“二師弟,貧道當初任你由道門轉入佛門,卻沒有盡力挽回,實是一件遺憾終身之事。”白雲禪師道:“阿彌陀佛。人各有命,道緣佛緣皆是緣,大師兄又何必強求?”白眉道人道:“假如貧道當初竭力挽留二師弟,二師弟必仍處道門,又何來今天的分裂對決局麵?”白雲禪師道:“每個人,在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信仰和追求。對貧僧而言,在有限的生命中,既能體會修道的境界,又能見識修佛的另一番天地,也算無量功德,正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大師兄應該為貧僧高興才是。”白眉道人道:“可是,我們本屬一派,又曾經同門,卻要爭鬥不休,以至形成今天的惡劣局麵,難道二師弟一點不後悔嗎?”白雲禪師道:“二十年前,三師弟董一霸和四師弟趙公明也份屬同門,卻在舍身崖私鬥,結果三師弟墜崖身死,四師弟無奈還俗。如今貧僧與大師兄同門決戰,曆史似乎又要在金頂峰上重演,但此次決戰卻是為各自信仰而戰,可謂公鬥。而佛道之爭,實是大勢所趨,勢難避免,貧僧實在沒有什麼可後悔的。”白眉道人歎道:“峨嵋派命數如此,實非人力所能挽回,貧道也不再勉強。既然二師弟執意要進行道佛之爭,貧道隻好奉陪,與二師弟分個勝負好了。”白雲禪師道:“你道我佛,所謂各為其主,今日之爭是非爭不可。大師兄峨嵋槍法天下一絕,貧僧早就深為佩服,隻不知今天進境又到了何等程度?貧僧願以峨嵋劍法挑戰大師兄槍法,不知大師兄意下如何?”白眉道人道:“想當初我們身為同門,被師傅分傳峨嵋槍法和峨嵋劍法,那是何等興奮!我們曾經連續三天三夜切蹉武功,又是何等快事!雖然貧道久不用槍,既然二師弟有興,貧道也正想領教領教二師弟的峨嵋劍法修為。”白雲禪師道:“往事何必再提,佛道已多風雨。不知大師兄的師傳霸王槍何在?”白眉道人道:“霸王槍冷血霸道,殺氣深重,出槍必見血索命,自我峨嵋派分裂後,貧道早已將之封藏。今日雖然道佛相爭,貧道與二師弟畢竟曾屬同門,又怎忍對二師弟狠下毒手?”又叫道:“拿根竹竿來。”三徒弟彩雲女冠手捧一根普通的青竹竿,呈上前來。白眉道人將青竹竿雙手握住,隨意抖了一朵槍花,盡顯槍法大家風範。白眉道人道:“貧道長槍在此,不知二師弟的師傳寶劍何在?”白雲禪師道:“貧僧自入佛門,早放下執念。寶劍是無情之物,貧僧又如何不放下?大師兄既以青竹作兵器,貧僧也有樣學樣吧。”也叫道:“拿根竹竿來。”三徒弟釋賢也將一根青竹竿捧上。白雲禪師接過青竹竿,用手指將青竹竿剖成兩半,手握半邊竹片,道:“貧僧就以此竹片劍,會會大師兄的竹竿槍。”白眉道人道:“好。槍劍同源,正應我二人同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