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元宗:即“玄宗”,清代因避康熙玄燁諱,有將“玄宗”稱為“元宗”的。
[49]查:同“楂”。
[50]璀粲:今作“璀璨”。
[51]見渭水思秦川詩:指《西過渭州,見渭水思秦川》。
[52]注:一作崔國輔詩,題為《古意》。
[53]秋夜寄邱員外詩:指《秋夜寄丘二十二員外》。
[54]懷琅琊二釋子詩:指《懷琅琊、深標二釋子》。
[55]注:《全唐詩》中該詩題目作《婕妤春怨》,且隻有一首,作者所錄第二首為皇甫冉的《秋怨》。
[56]輦:《全唐詩》中作“管”。
[57]表聖:司空圖的字。此處應為作者把“司空圖”和“司空曙”混淆了。
[58]注:此詩作者一作“儲光羲”。
[59]登受降城詩:指《夜上受降城聞笛》。
[60]注:一作朱宿詩,題為《宿慧山寺》。
[61]子和:似應指“張誌和”。
[62]周益公詩話:指《二老堂詩話》,作者周必大(即周益公)。
[63]送友詩:指《漁子溝寄趙員外裴補闕》。
[64]注:此詩作者一作“司空曙”。
[65]詠春雪詩:指《嘲三月十八日雪》,此詩一作為杜甫缺題詩。
[66]注:此詩作者又作“戴叔倫”“劉長卿”。
[67]第二首:應為第四首,作者訛誤。
[68]《秋笳集》:吳兆騫編著的詩集。“馬後桃花”詩句並非出自該詩集,應為作者訛誤。
[69]聞笛詩:指《月夕》。
[70]望峨眉詩:指《平羌道中望峨眉山慨然有作》。
[71]注:此詩共七首,作者選錄其中三首,後文中的“秦時明月漢時關”一首為王昌齡《出塞(二首)》中的,不是《從軍行》中的,是作者訛誤。
[72]贈張繼願詩:指《陽關詞三首贈張繼願》。
[73]播仙:古地名,即故且末城。
[74]下終南山詩:指《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75]鄭公:即嚴武。
[76]薛維翰:一作“蔣維翰”。
[77]爨:灶。
[78]擫(yè):古同“擪(yè)”,(用手指)按壓。
[79]的皪(dì lì):光亮、鮮明貌。
[80]注:一此詩作者作“張仲素”。
[81]藹:古同“靄”。
[82]四十萬:又作“十四萬”“二十萬”。
[83]清猿:一作“青巒”。
[84]詠小管詩:指《邠王小管》。
[85]高念東《襄陽》詩:似應為公鼐《習家池》。
[86]荔支:即“荔枝”。
[87]一粲:猶“一笑”。
[88]登慈恩塔詩:指《與高適、薛據登慈恩寺浮圖》。
[89]放翁:即陸遊,這句詩的作者有林逋、王安國兩種說法,應該不是陸遊。
[90]寄璨師詩:即《宿永陽寄璨律師》。
[91]盧弼:一作“盧汝弼”。
[92]司馬劄:一作“司馬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