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高校擴招須深思(3 / 3)

其實,我們不應該太過看重就業率。就業指導中心在統計時,將畢業生到非公有單位就業、自主創業等項都列入就業統計口徑(2003年,非公有製單位成為畢業生就業的一個重要領域,到非國有單位就業的畢業生的數量達57.5%,比2002年上升13.5%),並將考取研究生和出國、出境學習及工作的畢業生計入就業總量。畢業生就業率並不是反映高校辦學和管理水平的唯一指標,也不是反映就業狀況和就業質量的唯一指標。因此,不同地域,不同科類、不同類型學校之間不宜簡單比較。

在社會對高校畢業生的需求數量增加的同時,大學畢業生的數量也在急劇增加。相對來說,我們的大學生已經供過於求。我們不能緊盯著一個百分比,說中國缺乏大學生。經過這幾年的快速擴招,中國大學生將達到兩千萬!為什麼,我們國家的就業領域依舊在疾呼人才?說到底,是用人機製有問題。大多數人才被浪費了,而無用之人卻通過裙帶關係占據要位,誰之過?

尾聲

總而言之,高校盲目擴招,實際是“******思維”的另一版本。然而,曆史發展到今天,畢竟早已不是“人有多大膽,地有多高產”的時代。我們既培養不了那麼多大學生,實際上也不需要那麼多大學生。所以,還是及早收起自己的雄心壯誌,停止盲目的高校擴招,腳踏實地務實點更能受到老百姓的歡迎。如果純粹為了追求在數量上而非在質量上與世界平均水平看齊,並趕上甚至超過發達國家,是十分愚蠢的行為。畢竟中國有中國的國情,為何我們能走出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就不能走出有中國特色的高教之路?盲目擴招,隻會導致教育投入過大,影響其他方麵——尤其是經濟的發展,造成大學生就業嚴峻,激發大學生對社會的不滿,引起不必要的衝突。

放大學生一條生路

邁出象牙塔

牲口似的

擠趕一場場

沒有結局的招聘會

好不容易參加一次

公務員招考

一路拚命撕殺

剛以為穩操勝券

吹毛求疵的體檢報告

成了別有用心者的把柄

頃刻粉碎所有夢想

大小三陽 身高不夠

參與了主考的陰謀

眼睜睜地看著

權勢與金錢護衛著

原本落敗的對手

風風光光地粉墨登場

誰叫咱祖上

無權無錢

唯有回鄉

當公墓員

不願意

讓官太太及小保姆們

把咱們的脊梁敲斷

在她們的辦公桌上

高築四方城

打響驚天動地的麻將聲

替她們點數一筆筆

財政撥發的薪水

繼續增加財政赤字

更不願

舉起殘缺的飯碗

可憐巴巴地盼望著

蛀蟲從牙逢中剔出的

殘羹冷炙

把骨氣砸個稀巴爛

昔日的祖國花朵

在天橋下凋零

昨天的天之驕子

在馬路邊流放

未來的棟梁之材

一邊被捆綁起來

棄在一旁

一邊砸鍋煉鐵

擴大生產規模

究竟指望誰來

構建國家大廈

一紙文憑

供養著怒火

幫助現實

摧毀一切理想

奮鬥把我們拋棄在

失業的痛苦邊緣

總理慈愛的目光

似乎與我們絕緣

惟有放聲疾呼

放大學生一條生路